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清代直隶商品经济研究

作者: 张诗波
专业: 中国古代史
导师: 许檀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南开大学
关键词:
摘要: 直隶位于河北平原之上,东临渤海,有鱼盐之利和便利的海运条件,东部和南部为平原区,是直隶主要的农业区。直隶的地理条件生发出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不同的经济小区。清代直隶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大致维持在三四亩左右。清代直隶,农业生产普遍实行麦豆复种为主的两年三熟制,番薯等从美洲引进的作物得到了普遍的种植,提高了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除宣化府外,都出现了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棉花种植。清代直隶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有棉纺织业、编织业、皮毛加工业等。直隶向东北、口外、山西等地售出棉布,并从以上地区买入粮食。直隶与周边地区的粮食贸易主要通过海运与河运等方式进行,且贸易非常之发达,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粮食集散市场,基本满足了直隶城乡对粮食的需求。此外,棉花等手工业原料、皮毛、药材、杂货、棉布等大宗产品亦在天津集散。直隶的商品流通不仅在府州县内部、府州县之间,而且还在不同区域、甚至省际或国际之间进行着。
   清代北京作为国都,其城市商业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贸易都十分发达,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清代前中期北京的商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商业区。随着北京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陆路贸易中心。随着康熙二十三年海禁的解除,天津与东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贸易的兴起,促进了京津商业及直隶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咸丰十年天津的开埠,更加带动了直隶农产品商品化及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手工业的发展。对内对外贸易的发展,天津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其腹地涵盖直隶省全部、山西省大部、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北部以及内蒙古、陕西、甘肃、东北等省的部分地区。直隶的省会保定,是典型的行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随着行政等级的逐渐下降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张家口崛起于清代前期由晋商垄断的恰克图贸易,成为中俄、蒙汉间茶叶、牲畜、皮毛等大宗商品贸易的转运城市,经张家口运入口内的皮毛等商货,成为天津出口商品的主要来源。清末,有利于俄国商人的税收政策导致张家口税额流失及晋商垄断地位丧失。冀中的祁州是直隶乃至全国药材集散中心,也是天津出口药材的主要来源地。冀南的邢台,是直隶重要的皮毛集散加工中心。以上诸城市多分布于海河水系之上或附近,依托低廉便捷的水运条件,各城市的商货可直接运抵天津,这就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以各大水系为商路,各大具有转运功能的城市为结点的城市群。
   清代直隶集市,无论其数量、集期、密度还是空间分布范围都有所增加。集市上所交易的商货以粮布为主,在冀中、冀南以及冀东南等棉花主产区和织布区,集市成了为小农提供粮食、棉线、棉布等商品的交易场所,提高了以上地区棉花的种植和棉纺织业的专业化程度。随着直隶商品经济的发展,基于直隶集市所处位置、交通状况以及市场所处层级与地位不同,形成了由大小集组成的集市圈。清代直隶庙会很是发达,有些庙会兼具集市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商货转运功能。这样,通过与天津有水路相连的城市群及城市群周围与其相连的大大小小的集市圈,直隶等地的土特产品得以进入天津,自天津进口的洋杂货等可以运达直隶等腹地。
   天津对内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直隶的农产品及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吸纳进口商品的能力也大为增强。直隶各经济小区内部、直隶与口外、晋鲁豫及关东、江南等省份之间以及天津与外部及其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得到了加强,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城乡市场网络。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