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清末相声的产生研究

作者: 王譞
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导师: 刘崇德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河北大学
关键词: 清末;相声;产生
摘要: 相声是中华民族古老而新潮的至宝,是本土幽默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在其产生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得到重视,致使专门记载这门技艺的材料少之又少,因而相声“可溯之史长,可证之史短”。多数相声史论著中并未对相声的产生做出较为明确的解释,本文以历史为主线梳理出幽默文化的脉络从而引出相声这一形式,并进一步分析相声产生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探寻相声文本对传统文学各个形式的继承。
   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历史为线索,梳理出幽默文化的历史脉络。从横向看来,因每个朝代的思想和文化的不同,幽默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各有千秋。从纵向看来,这些幽默形式在逐渐深入地反映人们喜好娱乐的天性,也一步步从虚幻逐渐走向现实生活。第二章汇编了相声鼻祖的生平和部分作品,并对演出场地的变迁进行描述。之后探讨相声这一曲艺产生的原因。将原因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类型。外部因素为满族善于说唱的习俗,北京的地域文化,市民文化以及当时社会局面等。内部因素包括口技与相声的联系,八角鼓,京剧等艺术形式的转化,还有对传统笑话的改编等。第三章探讨相声文本对古代文学各种形式的继承,包括诗文,俗赋,白话小说,语言文字游戏等对相声文本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相声集中体现了千百年来的幽默文化,相声的产生是在漫长的幽默史的背景下,在清末这一曲艺盛行之时,通过若干种曲艺的裂变和整合而产生的。它的产生跟北京的地理,民族,市井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它的发展和壮大则依靠于传统文学的滋养。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