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欧阳景晏 |
专业: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导师: | 朱君孝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郑州大学 |
关键词: | |
摘要: | 猴加官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起源于清末的河南省南阳市,是南阳元宵灯会上的节庆玩具,展示了南阳地区独特的民俗民风,具备丰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美与和谐向上的艺术、现实价值。猴加官已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论文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民俗学、人类学、戏剧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了猴加官的制作工艺、审美价值、文化空间,以及其所体现的猴文化,同时分析了猴加官与戏曲的关系;探讨了猴加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 猴加官采用泥塑、布艺结合为主的制作工艺,具有自然和谐、幽默吉庆的审美价值。它的发源与流传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点,由于南阳地区有史以来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多样,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是猕猴的聚居之地,猴与人的长期互动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猴文化。同时,南阳厚重的历史孕育出多样性的文化,汉代是南阳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汉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在猴加官身上有所遗存。东汉时南阳有帝都之称,封侯加官者甚众,充斥浓厚的儒家官本位思想。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两汉时期民间有信鬼崇巫的风俗和广泛的道教信仰。更进一步而言,南阳是一个猴文化源远流长并集中体现的地区。猴加官是南阳猴文化的代表作之一。猴加官所体现的猴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祖先与神灵崇拜,佛、道二教的宗教思想和“封侯加官”价值观的南阳地方民俗。此外,南阳地方传统戏曲的繁盛是猴加官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猴加官借鉴了跳加官、新野猴戏及木偶戏等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创造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