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俊人 |
专业: | 作曲和声 |
导师: | 陈士森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安音乐学院 |
关键词: | 钢琴小曲;和声特色;樊祖荫 |
摘要: | 论文以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为理论指导,以《五十六首钢琴小曲》为实践指南,通过对五十六首钢琴小曲和声特色的分析,结合前人对这部曲集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钢琴曲集中体现出的民族和声的特色。 全文由“作曲家简介”“五十六首钢琴曲分析”“乐曲中体现的调式的特点与和声特色”三章组成。 第一章为樊祖荫的个人简介,从音乐学方面,作曲技术理论方面,和作曲实践三个方面,探索其学术道路、学术思想、总结其学术成果。 第二章分析具体作品。从五十六首钢琴小曲中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十六首,对乐曲进行调式与和声特色方面的具体分析。 第三章对樊祖荫的创作从民族调式的特点与和声特色两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本章共分为四节:1,五十六首小曲中表现出的调式的特点以及和声应用。2,钢琴小品中的音高纵横统一与纵合。3,和声织体在作品中对民族特色器乐的模仿。4,各种音程结构的和声手法与终止、附加音主和弦。 综上所述,五十六首钢琴曲集是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石,以中国民族音乐素材为血肉,以五声性和声为骨架,并在实际的作品中,将这三种因素加以提炼。在钢琴小品中,樊祖荫在和声的织体安排上简洁、明快、富有民族特色。通过对樊祖荫五声性和声理论及五十六首钢琴小曲的分析,学习到如何通过各种结构的和声手法去表现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即民族调式与和声的融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