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海澜 |
专业: | 音乐学 |
导师: | 叶松荣;洪奕哲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福建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贝多芬;琴奏鸣曲;交响乐 |
摘要: | 贝多芬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音乐家所能企及的高度。他是世界音乐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犹如世界音乐长河中航班灯塔式的标致性代表。他一生创作了256部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交响乐,其次就是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钢琴艺术的高峰,因此受到许多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及演奏家的广泛重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理论界把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笔者要研究的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赋格。笔者认为赋格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构成晚期作品风格的主要元素。他将赋格这种复杂的技术继承并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为后来的作曲家在赋格创作上开辟了新局面。赋格的大量采用体现了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思维的转变,并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使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无论在创作技术上还是风格上都呈现了不同于前两个时期的特点。而国内外对于贝多芬赋格研究尚不全面,他们更多将对贝多芬赋格的研究停留在创作风格特征与演奏手法上,而对深入研究赋格对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作用以及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未出现。正因如此,笔者将贝多芬的赋格作为研究的对象,深入到音乐本体中,并结合音乐分析学、以及哲学和比较学的综合知识,运用思辩性与实证性相互结合的办法进行研究,通过考察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赋格的作用,并尝试在钢琴奏鸣曲和与其关联的赋格中进行描述找寻答案,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贝多芬晚期作品的真谛,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