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平原林区林带配置模式的经济学择优

作者: 贾晓夏
专业: 森林经理学
导师: 梁保松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平原林区;林带配置模式;经济学;经济指标;经济效益
摘要: 发展平原林业,构筑良好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对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减轻干热风、倒春寒、霜冻、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的危害具有特殊作用。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林网,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现平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田林网的研究与实践中,多从林带的防护效益上来研究林带的配置,很少涉及经济效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平原林业必须要全面均衡的发扦其综合效益。林业的生长周期较长,几年甚至几十年单一的林种结构,严重制约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应该合理地调整林网内的配置,以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根据平原林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林网综合效益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荥阳市不同林带的配置结构模式进行调查,应用经济学和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从定量角度对其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及优化模式选择。结果显示:杨树、银杏、花椒、杞柳、紫穗槐、黄花菜、大豆等乔、灌、草相结合立体配置的林带(模式Ⅱ)其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单纯杨树结构(模式Ⅰ)的林带,前者的净现值是后者的3.38倍,杨树、石榴、紫穗槐、黄花菜、大豆等配置的结构(模式Ⅲ),效益也较高.净现值是模式1的3.14倍。也即:罗垌村配置结构所表现的经济效益最高,关帝庙村次之,单纯的杨树结构也即槐西村的配置结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低。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住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现金流量分析表的形式列出林带结构复杂的投入产出项目,使一个生产期内的成本和效益一目了然,分析更为方便;(2)将NPV、B/C、IRR、N/K四项经济指标结合一块评价其经济效益,使结果更有说服力;(3)不同目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使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更合理算法更有效。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