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门德尔松《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音乐风格与教学研究

作者: 何璇
专业: 钢琴教学与演奏
导师: 林珊琳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关键词: 门德尔松;钢琴前奏曲;赋格;音乐创作风格;音乐教学
摘要: 浪漫主义最初的几十年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期,这个时期的第一代作曲家还存有古典主义理念,作曲家试图将古典形式与浪漫情感相协调,他们吸收应用了古典时期的许多因素,延续了前人的创作手法。尤其在门德尔松于1829年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后,浪漫主义的作曲家纷纷效仿前人创作了清唱剧、赋格作品等,在形式上出现了大量复古的创作。门德尔松的赋格曲是浪漫时期音乐转型过程中的产物,是作曲家在古典形式下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就门德尔松的《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这套作品有一个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论文的第一章介绍门德尔松的音乐生平及艺术观形成的环境因素,对门德尔松本人的音乐成长道路和音乐创作的背景环境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章阐述了前奏曲与赋格的源流,从“前奏曲”、“赋格”和组合成套的“前奏曲与赋格”两部分分别概述起源与发展;再谈门德尔松的“前奏曲与赋格”,概括他创作这种体裁的美学价值及结构特征。
   第三章从古典特征和浪漫风格两方面对门德尔松的《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进行分析和研究,论证了这套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具有古典与浪漫风格的二重性。
   最后一章笔者详细地分析了门德尔松《前奏曲与赋格》OP.35中的第一首,从这首作品的曲式、演奏等方面给予教学提示。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