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钢琴组曲《西藏素描》与《滇南山谣三首》研究

作者: 杨润
专业: 音乐学
导师: 李长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河南大学
关键词: 中国钢琴音乐;钢琴组曲;音乐创作技法;《西藏素描》;《滇南山谣三首》;音乐文化;音乐审美
摘要: 19世纪末西洋乐器——钢琴正式传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始于二十世纪初期,之后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1915年音乐家赵元任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首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起,中国钢琴组曲被作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钢琴创作的领域中占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技法的不断改良以及创作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国钢琴组曲无论从题材、风格、技法等方面都变的更加丰富多样,并且更加强了钢琴音乐的时代感与民族化。由此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风格钢琴组曲作品,为世界所瞩目。
   其中,由崔炳源与张潮两位当代著名作曲家创作的《西藏素描》与《滇南山谣三首》这两首钢琴组曲,即是本着借鉴西方钢琴组曲的创作技法,又并非套用西方钢琴组曲的创作技法;植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又不拘泥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一“中西合璧”的原则,描述了延边西藏、云南两地的民俗特色与人文特色。
   这两首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组曲,乐曲曲风别致独特,不仅是培养乐感和训练演奏技巧的优秀教材,并且是把握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有力工具,更是音乐会上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重要曲目之一。对于音乐学习者和教学者来说,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的基础性研究能够对此有所裨益,并期望由此更好的弘扬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文化。
   论文包括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讲述两首组曲作品选材方面的民族化特征与分别从民族风俗、民族音乐特色、人文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全面的研究。另外,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初步探索了两首钢琴组曲中的美的体验。
   第二章:以民族音调的运用、民族调式的运用、和声等为两首钢琴组曲共性创作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两首钢琴组曲在创作技法上的相同,从而阐明“中西合璧”创作原则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钢琴组曲创作的影响。
   第三章:从不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民族风情、主题材料各异的发展手法等方面,对两首钢琴组曲的个性创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两首中国民族风格钢琴组曲同一形式,却表现出不同风格;风格迥异,却都具有现代音乐创作的另类之处的特色。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