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尹飞 |
专业: | 音乐学 |
导师: | 王青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现代京剧;《红灯记》;京剧音乐;民族风格;交响音乐;音乐创作艺术 |
摘要: |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1790年,乾隆皇帝诏令“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这“四大徽班”进京以后,京剧开始成为了流行全国的剧种。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样板戏”的编排和演出集中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包括演员、作曲、编配、舞美设计等等),它最大的特点是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京剧音乐的继承与革新问题。作为八大“样板戏”之一的“现代京剧”《红灯记》,主要还是采用了传统京剧的板腔、曲牌,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风格特点,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吸收了民间曲调、融入了西方音乐、现代舞蹈等语汇因素。它的音乐伴奏在配器上采用了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管弦乐器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中国传统京剧采用民乐的单一伴奏的形态,大大拓展了革命现代京剧的音乐伴奏,和声配置的多元化、复调思维的并置互补、伴奏织体的多样化、转调手法的运用、交响乐的宏大气魄等等使得音乐更具震撼力,让人耳目一新,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形式,而且更有利于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及描绘特定的剧情气氛。 因此,本文的研究想从音乐艺术的角度,以八大“样板戏”之一的京剧《红灯记》为题材,对其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方面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借以粗浅探讨西方音乐与中国“民粹”——京剧音乐相结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