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泥人张”泥塑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作者: 梁丽红
专业: 材料学
导师: 崔振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天津大学
关键词: 泥塑胶泥;胶泥干燥;微波烧结;材料结构
摘要: “泥人张”彩塑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本研究针对“泥人张”的传统生产工艺,从干燥和烧结两个阶段对其进行优化,以达到快速干燥、无裂硬化的目的。
   采用真空干燥和高低温湿热干燥同传统的自然风干进行干燥后胶泥性能的对比,得到最佳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最佳的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60℃,真空度80%。此时胶泥的干燥时间最短,收缩率最小,力学性能最佳。对于10mm×10mm×60mm的试样,干燥时间为6h,较传统自然风干时间缩短约66.7%;单向收缩率均小于10%,体积收缩率小于20%;抗折强度达到2.0448MPa,较传统自然风干提高26%。由于真空干燥本身具有的优越性使得干燥之后的胶泥微观结构较为致密,内部孔隙细小且均匀,进而得到较好的性能。
   将完全干燥后的胶泥进行微波烧结,对比不同工艺下烧结体的性能,得到最佳的烧结工艺为:烧结功率1kW,烧结时间2h。当烧结功率大于1kW时,烧结体爆裂现象严重。对于10mm×10mm×60mm的试样,烧结时间为2h时,样品不爆裂,外观呈现理想的砖红色,抗折强度高达11.02075MPa,样品性能最佳;烧结时间不足,则烧结不充分;烧结时间过长,则会过烧。采用TG-DTG-DTA、FT-IR、SEM、XRD以及EDX等手段对烧结机理进行研究。由于在烧结过程中胶泥内高岭石、白云母、石灰石和石英的物相转变以及产生的液相烧结导致了此时烧结体内部颗粒分布致密,孔隙细小均匀,优化的显微结构决定了良好的性能。
   本文还对胶泥常见的烧结缺陷,即烧结黑心、起泡膨胀、变形以及开裂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在整个作品的生产过程中可能的改进措施。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