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该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益兴起的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岳阳某中学的一位高中美术教师X,她正在教学研究中进行高中美术课程发展预测性的课程设置研究.该研究收集资料的时间从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现场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境的参与,与研究对象的共情,直面实事,参与过程,通过"涂描"细节与事实,在重组片断成故事的过程中,让事物的质通过研究者的移情解释而逐步的呈现.该研究中体现了两条研究思路,一条是作者对这位教师所进行的研究的描述.通过听课和访谈,描述她是如何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的.另一条研究思路是作者对这位教师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即对行动研究的研究,作者主要分析了她如何进行研究及她作为一个研究者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该研究通过构建三个案例的形式来展开整个研究过程.案例1主要描述与分析了X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设置教学中初步尝试.案例2主要描述与分析了一节泥塑课.案例3主要描述与分析了X在两个班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产生的不同的综合效应.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条件包括:热爱教育、改变教育观念,具备一定的研究素质、个性等;外部条件包括:教师要有条件运用各种研究资源,学校管理要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研究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