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吕承焕 |
专业: | 中国古代文学 |
导师: | 陈广宏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复旦大学 |
关键词: | 同治光绪时期;上海京剧;经营活动;京剧创作 |
摘要: | 本论文按照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同治光绪时期上海京剧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作了梳理。 本论文共分五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上海京剧戏园变迁考。丹桂茶园、金桂轩、天仙茶园和大观园是当时上海京剧的四大戏园,他们的燮迁史实即是浓缩缩的同光上海京剧发展史。 第一节即是丹桂茶园燮迁考。 第二节是金桂轩燮迁考。 第三节是天仙茶园舆大观园的燮迁史。第四节则是关於其他一些小型戏园历史的描述。 第二章主要集中探讨剧园的经营活动。因爲演员的演出、上海京剧的创新发展,都是以剧园作爲基本单位的,而上海鲜明的近代化特徵也能在剧园的经营中有充分的反映。 第一节探讨上海剧园、剧班合一的经营髓制和名角挑班制的形成舆发展过程。 第二节则是关於剧园的宣传活动,剧园能自觉充分利用近代媒体,这是上海京剧区别舆北京京剧的一大特徵。 第三节则是以“淫剧”的禁舆演爲中心,考察官方及士绅舆剧园之间限制舆反限制的博弈。对於过去学者大惑不解的京剧越禁越发展的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解答。 第三章则是关於京剧如何在上海的舞台上不断舆别的剧种竞争、融合,最後形成独特的上海京剧海纳百川风格的历史考察。所分别论述的. 第一节京剧舆崑剧, 第二节京剧舆徽戏, 第三节京剧舆梆子戏的合演、融合的过程。 第四章探究了上海京剧雨大创设——灯彩戏、连台本戏的産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这两种创设曾被看作海派京剧成立的标志,其在上海京剧中的标志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的出现都反映了上海京剧特有的近代性特徵。 第五章则是封上海京剧新编剧本创作特黠的分析。 第一节分析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第二节探讨改良京剧的创作。必须承认,能充分吸取传统剧曲优黠,又能荷载时代精神的新编历史剧往往容易産生经典之作;而以政治宣传爲第一目标的改良新戏,从艺术的角度审视则往往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