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高血压的中间表型及基因组扫描研究

作者: 孙凯
专业: 心血管流行病学
导师: 顾东风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关键词: 高血压;中间表型;基因组;遗传学病因;孟德尔遗传规律;脂代谢;微卫星标记
摘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肾脏疾病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盐摄入量,精神紧张、生活方式都可以影响的血压的变化,除了这些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人群的血压变异中可以占到30%-50%。但高血压的遗传变异是复杂的,除少数单基因变异导致的高血压外,绝大多数都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高血压的遗传学病因研究是当前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近一二十年来,许多与高血压相关的候选基因不断地被揭示出来,全基因组扫描的结果也揭示出许多高血压的易感位点,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存在着人群或种族的差异,许多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基因被认为肯定与高血压相关,这一切都因为高血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遗传迟滞性、易感基因外显不全等而且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北京石景山区心血管病防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高血压的大家系,该家系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目前存活有300多人。这样的大家系能提供一个较为单一的遗传背景,是高血压遗传学研究的良好的素材。对该家系进行了充分的家系分析,从该家系成员血压表型上看,没有出现很早发病或出现十分严重的高血压表现,同时不伴有其他畸形,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从其家系结构和规模上看,也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核心家系,可能存在着主基因效应。我们决定从高血压的中间表型入手,对该家系进行研究,如果能发现较明显的中间表型的变化,则根据提示,采用候选基因克隆的策略,如果没有明显的中间表型的变化,则采用全基因组扫描的策略,寻找与该家系可能的主基因连锁的易感位点,然后在核心家系中进行验证。 材料和方法:高血压大家系入选:该家系系谱图中共7代398人。去除已死亡和失访者,参加本次调查的共233人,其中15岁以上为本次调查的入选者共198例,其中直系亲属126人,旁系亲属72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mmHg或DBP≥90mmHg或两周内服降压药者。高血压核心家系:在距离高血压大家系居住地100公里的顺义区农村筛选50个高血压核心家系。先证者入选标准:年龄>15岁;父代至少1人患高血压;子代中至少2人患高血压;无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征,排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柯兴氏综合征或嗜铬细胞瘤;无皮质激素使用史(女性无雌激素使用史);三次不同时间测量,静息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或两周内服抗高血压药物者。所有家系经初筛并确认后开始正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个人与家族史及环境因素的标准化问卷、人体指标、血压测量和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测定。高血压大家系成员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浓度,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血浆醛固酮浓度。在对高血压大家系上述中间表型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血压大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该工作作为中德科技合作项目由德国MDC完成),得到两个连锁位点d9s1810,d12s1682,我们在这两个位点附近增加微卫星标记的密度,在核心家系中通过基因扫描技术进行验证。 结果:高血压大家系中间表型研究:(1)将高血压大家系成员分为直系亲属高血压组(HD),直系亲属正常血压组(ND),旁系亲属高血压组(HN)和旁系亲属正常血压组(NN)。 (2)各组间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没有差别,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有HN组高于ND组。各组之间血浆甘油三酯浓度,血浆胆固醇浓度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都没有差别,经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调整后,各组仍没有差别。 (3)各组血糖浓度没有差别,血浆胰岛素浓度HD组高于NN组和ND组,其余各组之间没有差别。胰岛素抵抗指数HD高于NN组,其余各组之间差别没有显著性。经年龄、性别校正后,仍如此。 (4)在RAS系统,各组之间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浓度、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浆醛固酮浓度没有差别。经年龄、性别校正后,这种趋势没有变化。 核心家系易感位点基因组扫描研究:(5)参数连锁分析显示:在假定的显性或共显性模式下,9号染色体11个位点以及12号染色体10个位点都没有达到连锁所需的强度。 (6)非参数连锁分析:S.A.G.E4.2/LODPAL显示两个区域内21个位点同高血压之间都没有连锁关系。将血压按SBP和DBP分成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后,分析显示在d12s1654同收缩期高血压之间LODscore=1.048。 S.A.G.E4.2/SIBPAL模块分析显示:meantest多点分析结果显示在12号染色体d12s1591、d12s1654和d12s363三个位点在不一致性同胞对(受累同胞和非受累同胞组成的同胞对)共享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孟德尔分离分析期望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296、P=0.0096、P=0.014,其余各位点频率的差别无显著性。进一步调整了同胞对间的年龄、性别和BMI之间的差异,分别以高血压质量性状和SBP、DBP数量性状进行非参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包括d12s1591、d12s1654和d12s363三个位点在内,12号染色体12p12.2区域内的10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及9号染色体各位点同高血压和SBP、DBP之间都没有连锁关系。 (7)传递不平衡检验:对d12s1591、d12s1654和d12s363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检验结果没有发现三个位点与高血压性状有传递不平衡的证据。 结论:(1)脂代谢、糖代谢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诸指标都不是该高血压大家系有效的中间表型。 (2)9号染色体9p24区域内的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同高血压或SBP、DBP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或传递不平衡关系,基本可认为在中国北方人群中该区域内不存在高血压易感位点或基因。 (3)虽然未证实12号染色体12p12.2区域内存在有与高血压或SBP、DBP之间有紧密连锁关系的位点,但不能完全否定该区域存在高血压的易感位点或基因,还需进一步的工作来验证。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