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仲立斌 |
专业: | 音乐学 |
导师: | 王耀华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福建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京剧;梅派唱腔;唱腔音乐;唱腔艺术 |
摘要: | 本文选取京剧梅派唱腔艺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沿革、唱腔特点、传承方式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试图以此个案探索中国戏曲艺术流派的兴衰发展规律,从而对如何抢救当今戏曲艺术流派的衰落现状提供理论借鉴。 第一章是对梅兰芳唱腔艺术沿革历程的梳理与分析。在大量分析梅兰芳唱腔的基础上,将梅兰芳唱腔艺术的沿革历程划分为继承期(1914年以前)、新腔初创期(1914年-1924年)、突破期(1925年-1930年)和回归期(1931年-1961年)四个时期。 第二章是对梅派唱腔音乐的分析。本章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层次理论,对梅派[西皮]、[二黄]、[反二黄]多种板式唱腔的腔音、腔音列、腔韵三个结构层次上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必要时选取程派唱腔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三章以第二章的研究为基础,对梅派唱腔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首先,梅派唱腔具有独特的“中和”音乐美学观;其次,梅派唱腔体现出独特的旋律形态特征,其中包含四种特性旋法;再次,梅派唱腔简洁朴实的伴奏特点,与唱腔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后,梅派唱腔具有优雅、大方、明亮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是对梅兰芳唱腔艺术传承状况的研究,将梅兰芳唱腔艺术的传承总结为原样传承、变化传承、因素传承三种方式。三种传承方式都是被动的继承,而梅兰芳唱腔艺术本身在传承中并没有得到发展。另外,在原样传承中也只继承下来了数量有限的梅派代表剧目。 由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的兴衰得出启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流派是以演员为中心的综合性一元化戏曲创作机制的产物,而当今导演制下创作主体的多元分化与传统戏曲艺术流派生成机制相违背,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今戏曲艺术流派的发展。为了挽救当今戏曲艺术流派衰落的局面,必须继承以演员或其他艺术家为中心的综合性一元化的戏曲创作运行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