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建国以来开垦对兴安盟地区造成的负面效应

作者: 英格
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导师: 孟庆国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关键词: 开垦活动;草原环境;畜牧业;负面效应
摘要: 建国以来,兴安盟地区进行了大面积土地开垦活动。兴安盟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特征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土地开垦活动的兴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共出现过四次垦荒高潮,分别为: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时期、三年困难时期、十年动乱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持续至今等四个时期。土地开垦活动具有长期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根源,受政策制度、牧区人口膨胀、“重农轻牧”的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同时大面积土地开垦也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开垦直接导致草原生态恶化,对草原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许多自然灾害与人类破坏草原生态密切相关,土地的过渡开垦导致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更为严重的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地破坏,尤其造成了“农进牧退”“沙进草退”的景象,使得很多农牧民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基础,加大了农牧矛盾,使得农牧地区逐渐贫困化。 对于建国以来开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本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指出原因,同时给出了消除负面效应的具体措施。这些都对于目前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困境应转变价值观念、确立生态价值观,传统的畜牧业应走向工业化的道路,向现代化过渡。在退耕还草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减轻农牧地区的人口压力,提高人员素质,最终实现农牧区的科学发展。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