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资源学位

植根民族沃土,跻身交响之林——鲍元恺交响曲研究

作者: 黄飞
专业: 作曲
导师: 鲍元恺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厦门大学
关键词: 音乐艺术;管弦乐曲;交响曲创作;鲍元恺交响曲
摘要: 从2004年起,作曲家鲍元恺开始步入交响曲领域的创作,他以每年一部的频率连续向听众贡献出三部大型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纪念》、第二交响曲《烽火》和第三交响曲《京剧》,在国内外引起了音乐界强烈反响和高度瞩目。鲍元恺的交响曲创作是在他在其他音乐领域,特别是交响曲以外的管弦乐音乐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和丰厚经验之后开始的。不同风格的民族传统音乐的长期积累,不同体裁的音乐创作的长期积累,以及对西方各种音乐流派作曲技法的多年潜心研究,为作曲家进入交响曲领域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鲍元恺的交响曲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欧洲交响曲大师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以宏大的一泻千里式的戏剧化展开表现社会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传统,一方面继承了马思聪、陈培勋等前辈中国作曲家在交响音乐创作中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形态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他的交响曲乐思洋洋洒洒而保持结构严谨,风格独特鲜明而不失旋律流畅,而在东方民族风格和西方交响结构及其相关的和声、复调、配器方面的融合统一方面,更为今后国人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文以鲍元恺教授的全部管弦乐作品为参照,以三部交响曲为重点,对鲍元恺的交响曲的主题结构、展开手段,和声与复调技法以及管弦乐配器手段进行艺术形态的全面研究。文后另附鲍元恺三部交响曲的结构图表及谱例说明。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