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袁渊 |
专业: | 钢琴艺术研究 |
导师: | 黄任歌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 |
关键词: | 古曲艺术;传统音乐文化;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写作手法;美学思想 |
摘要: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和追求。但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必然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音乐离开了文化这个本体就难以得到深刻的感受和阐释,同时也使自身失去了本源性的动力。 本文通过置黎英海古曲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阳关三叠》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母体中,分析该作品的民族化写作手法,对这两首作品从文学性标题的引用、旋律的线条美、和声语汇的民族化、曲式结构的随意性、织体对民族乐器的模拟性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体味其中秉承的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趣、“阳关惜别”的离别愁绪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对于如何更好地演绎黎英海先生的这两首作品,本文从演奏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特征、模拟民族乐器音色的表现技法、突出中国线性旋律的演奏思维、表现虚空意境的散板和弹性节奏、表现中国化音响的特殊音效踏板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求在演奏中达到“意韵萧然,得于声外”的意境。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涵在于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就是要用钢琴这一外来西洋乐器来体现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内涵,传达本民族的精神、意韵和风格。黎英海古曲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阳关三叠》能够从创作至今30余年仍为人们所喜爱,是与它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分不开的。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入手,对这两首钢琴艺术精品的创作特色、演奏特色和文化意蕴进行分析研究,期望能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进程,提供有效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