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章秋英 |
专业: |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导师: | 牛生杰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关键词: | 气溶胶;散射系数;BC质量浓度;起沙通量 |
摘要: | 本文利用2005年与2006年锡林浩特观象台积分浊度计和黑碳灰度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地区气溶胶散射及吸收特性变化特征,讨论了它们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该地区从冬季到秋季,散射系数值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受大气层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散射系数平均日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双峰型,峰谷值出现时间和大小随季节变化略有不同;不同沙尘天气下气溶胶散射系数具有明显的不同。气溶胶散射系数与PMlo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大气气溶胶质量散射系数α=0.313m2/g;散射系数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关系。(2)该地区冬季黑碳气溶胶浓度值比春季明显高出很多,主要与冬季采暖燃烧的排放有关。降水过程对其具有明显的湿沉降作用;BC浓度日变化也呈明显的双峰型。在相对应的季节,散射系数峰值出现时间均比BC质量浓度峰值出现时间晚一个小时左右。(3)特别研究了风速在不同区域段对散射系数和BC质量浓度的影响,发现在风速小于3.5m/s的情况下,风速的增大对它们具有明显的稀释作用。(4)通过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计算得到的能见度值能较好的反映实际能见度的情况。冬季12月散射消光与吸收消光分别占气溶胶总消光的75%与25%。 通过宽范围颗粒谱仪wPS观测资料,计算了2006年春季朱日和地区沙尘天气下的起沙通量,得到以下结论:(1)起沙通量大小与沙尘天气的强度基本一致,随着沙尘天气强度的增大,起沙通量也增大;随着沙尘天气逐渐结束,起沙通量趋于平稳。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下的平均起沙通量分别为6.0x 10-8 kg.m-2.s-1和4.14×10-8kg.m-2.s-1 。 (2)摩擦速度一般都在<1m/s的范围内。对于朱日和地区,n取1或2时,起沙率与 Un 线性相关最好。 (3)计算得到了观测粒子段的临界摩擦速度值。临界摩擦速度Un 随着粒径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计算结果为下一步建立适用于干旱草原地区的起沙通量模型作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