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炎 |
专业: | 旅游管理 |
导师: | 谢彦君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东北财经大学 |
关键词: | 旅游管理;中国文化景观;符号认知;文化背景 |
摘要: | 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的中国文化,今天已经作为一种景观形态,直接呈现在普通人的面前。这些文化景观是一系列的符号,更是旅游中的符号;游客以旅游的方式或姿态对文化景观进行观赏,则包含着一个对符号进行解读的过程。确定游客对于中国文化景观符号通过象征的方式所表达的“能指”的认知是什么、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这一领域中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甚为鲜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正是本项研究的缘起。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研究的选题、相关研究进展和研究的意义所进行的阐述。研究的选题暗含着四个假设,最终确定为对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对中国文化景观符号的所指的认知问题。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符号学、跨文化旅游研究、象征理论的研究等几个领域。 第二部分是对整个研究设计的阐述。本研究将主要的研究范畴界定为符号、象征、文化、文化景观、认知,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将中国文化景观符号确定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等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游客对中国文化景观的认知结果进行内容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构建理论。 第三部分是对最终研究对象的确定,即确定标志性中国文化景观符号。本研究通过访谈中的开放式问题与图册辅助选择的方式,结合一定的统计计算方法,最终确定了长城、京剧、故宫等22处标志性中国文化景观符号。东西方游客在符号选取的集中度、重要程度、选取角度等方面体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第四部分是本文最为核心的部分,即回答了游客对标志性中国文化景观符号的所指的认知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访谈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显性内容编码和隐性内容编码,并借助于必要的二手资料,通过归纳得到了最终结果,并就东西方游客对符号所指的指认差异进行了对比。 最后一部分是本项研究的最终结论,一方面验证了文化背景决定游客对文化景观符号的认知的假设,另一方面也就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对标志性中国文化景观符号的选择、对中国文化景观符号的所指的认知中所体现出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构建。 本研究在研究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仍有大量工作需要通过后续研究来完成,希望通过此次尝试,本研究能够在使用符号学方法对中国文化景观进行研究的道路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