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区委区政府办理人大建议 政协提案结果

2017年,我区承办人大建议166件,政协提案188件,合计354件,截至8月31 日已经全部办结,办结率为100%。为了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和成果转化效率,强化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工作,推进工作落实,现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进行汇编刊登(因4件建议、1件提案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等内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不予公开)。


人大重点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22号议案的办理报告


洪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一级控制区建立环境保护督查长效机制的议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您在议案中提出的建立环境保护督查长效机制的建议,也正是近年我区环保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保督查工作,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团结协作、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每年以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环保实事为抓手,全面实施污染减排工程,强化环保执法检查,严格大气专项督查,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7年,区大气办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

2017年以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京石办发〔2017〕6号),成立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区委书记、区长任主任,统筹调度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生态环保“一把手”工程,全面加强生态环保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细化责任分解

一季度制定出台《2017年石景山区环保实事》(石政办发〔2017〕5号)、《石景山区关于以超常规力度推进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石政办发〔2017〕6号)、《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2017年工作措施》(石政办发〔2017〕7号)等三份文件。文件中明确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牵头和责任单位。3月22日召开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大会,区政府与主要单位签订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三、加快措施落实全面实施

2017年清空计划和环保实事,以及十大基本清零工程,层层落实责任,以筹备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为契机,加大力度,推动一批重点措施提前实施、早日完成、提前见效。做好无煤区成果巩固的基础上,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向“散乱污”企业整治、老旧机动车淘汰、餐饮油烟治理等分散污染源转变,对95条重点道路、重点区域实施精细化清扫保洁,强化各类工地扬尘治理,降低区域降尘量;各街道加快专职环保监督员的招聘工作,建立环保工作网格化监管机制,落实“三查十无”、“六查六落实”和“六掌握六报告”等管理要求。

四、强化督查督办

以环保部和北京市的环保督查为契机,采取日常督查、专项督查、强化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全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督办。制定《石景山区2017年环境保护工作督查方案》和《石景山区环境保护局 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督查室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督查工作方案》,每月主管副区长亲自调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展情况,区各相关单位向区政府督查室和区环保局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期推进,建立蓝天行动和空气重污染应急微信群,统筹各方力量解决环境问题。“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期间,区政府督查室、区环保局联合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成立区级综合督查组,对渣土车管理、环境卫生保障、工地扬尘污染控制等情况进行3次现场督查,督查发现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立即督促整改。督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步纳入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台账,下发督查通知单,要求限期整改,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查,发现反弹点位立即责令整改,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五、提升科技支撑

统筹提升全区环保科技应用水平,对区控6个站点加装PM2.5监测设备,实现9个监测子站全部具备PM10和PM2.5的监测能力,新建35个区控PM2.5监测微站,加密监测网络,利用激光雷达和质谱解析技术,强化空气质量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污染源头,为精准执法提供坚实保障。一、二级控制区内道路加大清扫频次,喷洒抑尘剂。建设石景山区环保监测管理信息平台,改造执法车1辆,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多元化管理和应用,提高环境保护综合决策与服务能力。

六、提高监管水平

以问题为导向,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时段的监管执法;创新监管手段,强化街道网格长管理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对共性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环保、工商、卫生、食药等部门协同监管,摸清辖区污染源,建立动态更新台账,形成定期联合执法机制,严厉处罚违法排污企业,截至目前,区环保局立案48起,处罚26起,罚款23.36万元,鼓励低端企业转型、退出,减少污染排放。每周通报各街道PM2.5、PM10浓度,同时加强空气质量分析指导,提升大气污染监管针对性,实效性。七、推动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宣传舆论作用,引导群众和企业主动减排,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大气污染的合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利用各类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绿色石景山”微博、微信等媒体开设环保专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和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十分感谢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26号议案的办理报告


宋永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破解“城市病”难题中强化社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推进城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社会综合体系,形成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合力。

搭建共商共治的区街两级平台。在区级和街道层面分别组建“社会治理委员会”,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法治保障、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北京军区、首钢总公司等驻区大单位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工作,发挥了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多元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的作用。建立完善街道党建联席会、地区管委会和社区议事协商会制度,把基层城市管理打造成为民主协商的平台、综合执法的阵地、社会治理的载体,形成政府部门与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协商、协调、协作、协同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作用。组建了265支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达到2万余人,从房前屋后群众感受最深、最愿意参与的小事实事做起,切实做到“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充分发挥现代保险服务业在城市治理中的保障作用。投保石景山区公共管理综合保险,保险金额1.25亿元,涵盖公众责任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见义勇为救助责任险、执法人员保障保险,为城市治理提供“民生保险”。

二、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协同配合,打赢治乱疏解建高端攻坚战。

2015年10月份我区成立治乱疏解建高端指挥部,下设九个街道分指挥部和三大系统分指挥部(首钢、国资、集体经济),就已形成“政府+企业”协同作战的格局。一是集体经济系统、国资系统、首钢系统和各涉及低端产业聚集人群大院地权、产权的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单位要承担“拆违治乱环境整治”的主体责任,积极主动、拿出方案,主动与属地分指挥部协调配合;二是各街道办事处(鲁谷社区)分指挥部要承担辖区统筹协调职能,主动与地权、产权单位沟通协调,梳理台帐,制定本地区整治计划。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牵头定期研判、会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强力推进,共同解决。治乱疏解建高端指挥部办公室例会,三大系统分指挥部主要领导作为常设列席人,听取各街道分指挥部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治乱疏解建高端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参与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

截至2017年4月,全区完成清理整治并通过销账验收的低端产业聚集人群大院494处,集体经济系统完成346处,完成比例90%,国资系统完成73处,完成比例99%,首钢系统完成40处,完成比例87%,政府和社会单位完成35处,完成比例78%。

针对您提到的铁路沿线的环境问题,区政府一直协调北京铁路局对其管理区域范围内加强管理,目前,区综治办、环境办联合北京铁路局、北京市铁路护路办对京石客专高架桥下1.6公里长的区域开展整治,清理垃圾近万方,结合实际,分9个大院进行砌墙围挡防止倾倒垃圾和车辆的乱停乱放等行为。下一步,区环境办将进一步与北京铁路局的联系沟通,梳理辖区内铁路存在的环境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管结合,逐步解决铁路沿线环境问题。

三、整合区政府各部门资源,切实加强产权单位的主体管理责任。

(一)为切实加强中央和市属产权单位的主体管理责任,向市级部门表达利益诉求。2016年区发改委作为牵头部门先后3次收集汇总区内各相关部门、各街道需中央单位、驻京部队及市级部门支持的事项,并梳理形成《石景山区人口调控工作中需争取中央支持的事项清单》、《石景山区政府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治理等工作需市政府协调解决事项清单》和《2017年石景山区需市属企业协调解决事项清单》上报市发改委,积极争取市级单位和国家支持,与我区协调联动、携手共进,合力推进我区“疏非控人”工作。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区全面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区治乱疏解建高端暨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将继续发挥综合统筹职能,协调各部门和街道全力推进相关工作,进一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市属和中央产权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共同推动我区“疏解整治”任务目标的完成。

(二)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各执法单位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例如区商务委牵头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整治、禁止违法露天餐饮经营专项整治等工作,2016年,我区基本完成清理关停回收市场28家,清退土地面积121.1亩,其中完成拆除的18家,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疏解经营商户165人,疏解外来人口564人;查处违法露天餐饮经营行为1193起,罚款175800元。区城管执法局将在加大对易发违建地区进行巡查摸排的同时,全方位引导产权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市民积极参与查违治理工作,并进一步公开举报热线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违法建设问题。

(三)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治理“城市病”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工作效率。实现4G网络除军事管理区外的全覆盖,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和推动新技术广泛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为“城市病”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28号建议的办理报告

王俊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完善五里坨回迁房南侧京门新线配套工程的建议》收悉。对您提出的京门新线道路配套设施不全、交通秩序混乱、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国资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将此建议作为今年国资委重点推进解决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议反映问题基本情况

京门新线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全长约1.87公里,由市公联公司负责建设。道路已完工1.58公里,东部剩余约300米路段因有拆迁户占压道路红线无法修建,导致该道路无法全线贯通。实兴腾飞公司受土储中心委托,实施五里坨建设组团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未搬走的拆迁户位于实兴腾飞公司拆迁范围内。因道路未按规划实现,市交通部门无法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市路灯管理中心无法对未完工项目进行验收、移交和运营。

二、目前已采取措施及效果

为短时间内解决建议中提到的安全问题,各部门采取了临时应急措施,降低风险隐患。针对京门新线路灯不亮居民夜晚出行危险的问题,国资委联系协调城管委等部门,将具备条件的局部道路两侧路灯启用,改善了夜晚道路照明问题。针对马路两边车辆乱停、路过车辆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问题,国资委联系五里坨街道,在道路移交前,由街道成立保安队伍(4名保安1台车),专门对京门新线路线范围内进行盯守、巡视;同时,对京门新线周边进行环境治理,成立了保洁队伍,对京门新线道路、绿化带、便道及周边居民商户等每周进行2次清扫和保洁,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国资委积极推动实兴腾飞公司与相关部门,加紧进行京门新线东部占压道路红线房屋的拆迁工作,尽快实现道路全部开通,交付相关部门正规管理。目前,道路东部未搬迁的还有4户家庭,实兴腾飞公司报请了住建委裁决,住建委裁决后申请了法院裁定。其中,2户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由区政府组织实施,2户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由法院组织实施。

各部门加强沟通,根据各自职责,积极推进谈判协商与强制执行等各项工作。

(一)实兴腾飞公司尽最大努力继续协商

实兴腾飞公司重新梳理4户家庭人口结构、房屋面积等基本情况,结合五里坨拆迁政策,重新制定了最大限度的拆迁方案,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缩小与被拆迁人诉求差距。准备在法院主持调解的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协商被拆迁人搬离,若调解失败即由相关部门实施强执。

(二)各部门做好强制执行准备

对政府组织强执的2户,由住建委等部门向区政府报送行政强执请示,区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进行强执;对法院组织强执的2户,由法院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强执。现阶段实兴腾飞公司正在加快拟定强制执行工作方案,将在政法委的指导下,与相关部门进行细致研讨,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做好安全维稳的应急预案,保证强制执行工作安全有序。

(三)完善道路配套设施

场地拆净移交后,城管委将协调公联公司尽快进场复工,将剩余约300米路段按规划修通,完善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等市政配套设施,彻底解决现存问题,方便居民安全出行。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33号建议的办理报告

董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机械立体停车库和配套充电设施建设,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为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造成停车难的症结,另一方面强化“治未病”思想,系统谋划、超前思维,规划、建设、管理三管齐下,大力支持电动车产业发展,努力破解停车难瓶颈。

一、开展了全区停车资源普查

对全区的车位基本情况、停车现状、供需对比、车位利用率、收费与价格、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地毯式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区停车数据。普查结果表明:全区现有常住人口65万,机动车保有量15.17万辆,停车设施供给总量为9.6万个(不包括军队和首钢内部约2.1万个停车位),车位缺口比例约为40%,略好于全市水平(北京市车位缺口比例为49%)。
二、制定了《石景山区停车专项规划》

2015年8月,规划分局牵头启动了《石景山区停车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目标是:通过采取居住区内部及周边挖潜、改建立体停车位、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共享停车位等方式,到2030年,全区机动车位供给总量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满足居住小区、商业区、行政办公区、医院、学校等各类地区的停车需求。

三、相关政策支持

北京市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规范机械式和简易自走式立体停车设备安装及使用的若干意见》,鼓励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投资设置机械式、简易自走式立体停车设备。利用居住区和单位自有用地设置机械式、简易自走式立体停车设备按照机械设备安装管理,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环评、施工等许可手续。 在2014年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中,明确提出对于私人乘用及小型公用车通过对加油站、P+R停车场、社会停车场及部分停车场改造增设充电设施来解决充电需求。

在2015年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中,明确在未来新建小区“居住类建筑应将18%的配建机动车停车位作为电动车停车位”。2016年市规划国土委组织有关单位修订完成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对于新建居住类建筑、办公类建筑、商业类建筑、旅游场所等建设工程按照停车位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的最低比例作了明确要求。

四、扩大停车设施建设

目前,我委正依据《石景山区停车专项规划》,编制我区停车设施建设规划,力争将规划项目落到实处,计划采取在老旧小区内改造一批、在居住区周边挖潜一批、在公共用地和边角地新建一批的方式,增加小区周边停车泊位供给,缓解老旧小区停车压力。2017年,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停车位1万个,建设停车楼6座。截至目前,通过公建配建、施划临时占道停车位,新增停车位4018个,金顶山路南侧绿荫停车场目前正在建设中,鲁谷依翠园、金泰阁小区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中,鲁谷仙鹤农贸市场停车楼建设项目正在方案调整中。在机械停车库建设中,将积极协调建设单位,明确充电桩配建标准,停车充电两不误,更好地发挥停车效益。对于区新建项目,纯电动汽车充电车位将被同步建设。对于医院等公共场所改建立体停车设施及充电桩的,将配合产权单位和供电公司完成设施改造,为立体停车设施和充电桩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65号建议的办理报告

王云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医疗优质资源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儿科医疗资源现状

我区提供儿科门诊服务的医疗机构8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朝阳医院西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二级医院3家(石景山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一级医院2家(均为社会资本举办:北京燕都医院、北京未来儿童医院);设置中医儿科的医院1家(石景山区中医医院)。提供儿科急诊服务的2家(石景山医院为24小时,朝阳医院西院为至每日22时,北大首钢医院为至每日20时)。设置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2家(石景山医院,二级医院,6张床;北京未来儿童医院,一级医院,20张床)。全区共有儿科医师46人,在儿科工作的护士共有57人。

目前我区有儿童保健机构17家,儿童保健工作人员46人,已形成以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机构儿童保健科为支撑的儿童保健管理体系。2017年3月,我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全国首批十家之一的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北京市妇幼保健机构中的首个儿童身高促进门诊。

二、实施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工程

切实加强我区医疗卫生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骨干的培养,树立优势学科,扶持弱势专科,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以领军人才队伍带动提高我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2013年起在全区卫生系统实施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工程。该工程着眼于我区人民群众健康需要,以医学重点学科(专科)、重点扶持专科和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三个建设项目为平台,通过培养、引入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专业人才,带动医院的发展,促进辖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定位于“扬长”,即大力发展在辖区内具有一定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专科,自2013年起建设三年,共9个学科被确定为我区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区医学重点扶持专科建设项目定位于“补短”,即扶持在辖区内百姓需求大,但技术力量薄弱的专科。2016年底,我委启动医学重点扶持专科建设,包含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7个专业确定为区医学重点扶持专科。在我委重点扶持专科建设中,优先考虑儿科专业,来满足我区儿科就诊需求,其中石景山医院和朝阳医院西院儿科是我区医学重点扶持专科。我区还在西部医院建设和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中,与北京市优质中医资源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

三、妇幼健康重点项目

(一)全力支持妇女儿童诊疗中心建设

扩建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建设妇女儿童诊疗中心,设置妇产科和儿科床位300张,其中儿科床位80张(新生儿ICU 37张),增加辖区儿科服务资源,提升儿科服务能力,有效解决我区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二)形成儿童健康工作特色

1、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

在石景山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分别建成一个区级儿科示范单位。实行“综合控制、专科发展”,即新增医疗资源向儿科等资源不足专业倾斜;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整合优势学科,鼓励差异化发展,打造区域品牌,保障全面两孩政策有效落实。

2、建设区级儿童保健示范单位

以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机构的相关儿童健康知名专家为专家顾问团队,指导全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在石景山区妇幼保健院形成以儿童口腔、儿童身高促进、儿童过敏疾病诊治为特色的专科门诊,将该院建成一个区级儿童保健示范单位。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104号建议办理报告

马振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古城现代嘉园物业服务管理的建议》收悉, 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经调查北京首欣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17年3月15日向古城街道办递交撤管报告,应急物业公司的接管事宜,目前正在由街道办推进。同时要求北京首欣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做好应急物业进场前的物业服务工作及下步与应急物业企业做好手续移交工作。由于古城现代嘉园未成立业主委员会,将由街道牵头组织小区业主成立业委会,加强业主自治。经与开发单位北京古城兴业置业有限公司沟通,北京古城兴业置业有限公司同意在新的物业公司进场后,对小区内的环境绿化、消防、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重新改造,提升小区居住环境。待新的物业服务企业进场后,我委将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监督,要求新物业公司切实做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让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安全、整洁、有序、和谐。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6号建议的办理报告

徐桂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金顶阳光小区老年活动站及早投入使用》收悉。首先感谢您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养老设施建设未能尽早投入使用的说明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京民福发【2008】543号)的文件、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景山区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石政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建立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机构资助政策,积极落实《北京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中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指标。征地拆迁费由承建项目开发公司负担;基本建设费(即建筑成本、成本价)主要由区县政府承担。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工后由建设单位将养老服务机构交区县民政部门管理使用。 依照上述文件精神,我区新建小区配套养老设施需由建设单位按成本价转移给石景山区民政局后由石景山区民政局管理使用。该处设施之所以这么久未能尽早投入使用,是因为我局与首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房产转移过程中的购置价格、养老设施的位置调换等问题分歧较大,造成了较长时间未能完成房产移交工作。

二、历年来在房产移交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我局自2013年年初着手开展首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出具的成本价格进行购置、移交产权、过户等协调工作。由于在产权移交特别是资产估值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工作推进难度较大。2014、2015年我局不断加大与首钢房地产公司的谈判力度,同时在区政府、住建委的大力关注下,终于在2015年下半年经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第3次工作对接会的工作部署要求下,明确了首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该养老配套设施先进行固定资产评估再确定移交价格后进行移交的工作方案。

2016年6月我局收到《首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至北京市石景山区民政局的函》,最终确定了该养老配套设施的成本价格。但是在随后数月里,因首钢宏大物业公司未接到首钢总公司下达的移交批复通知,为此一直未启动移交工作,造成移交相关工作被拖延至2016年10月。10月底,首钢宏大物业公司明确了首钢正式启动移交工作通知后,我局于11月4日向区政府提交了《石景山区民政局关于申请金顶阳光两限房项目配套托老所购房款及税费的请示》,2017年1月18日取得了区政府的批复同意并下拨相关款项。近期,我局与首钢宏大物业公司多次协调对接,确定了移交工作的相关程序,目前双方已着手准备草签购房合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现在正在筹备相关房产移交工作手续并按照相关程序完成产权过户,随后就将落实第三方进行养老方面的运营,争取2017年内将该处设施投入使用。以上是金顶阳光小区配套养老设施购置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推行这项工作的开展,再次感谢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们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91号议案的办理报告


宁慧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您在议案中以永东北社区为例阐述了老旧小区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提出了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在老旧小区内安装充电设施,解决居民车辆充电问题的意见建议。就本议案,结合我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我委与区内相关部门多次进行讨论,并组织召开了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提议案办理座谈会,相关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明确各省市自治区要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作为政府专项工作,建立由发展改革(能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2015年9月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规划委、市质监局共同印发《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车公用充电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发改规〔2015〕2号),明确了北京市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投资补助、服务价格及收费、监督管理等内容。2016年3月,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规划委、市住建委共同印发《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京发改[2016]620号),提出到2020年全市范围(不含山区)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充电网络。


二、石景山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我区投入使用的公共充电站共计28处,其中国家电网充电站20处,非国网企业充电站7处,公交集团充电站1处。我区已核准和备案的公共充电桩共计617个,其中国网石景山供电公司核准公共充电桩469个;非国网法人单位备案公共充电桩148个。我区公车改革涉及的由北汽特来电公司建设的政府机关新能源车充电设备163个,涉及单位53家。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国网石景山供电公司公共充电桩推进情况。国网石景山供电公司2014年在我区启动第一批公共充电桩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共实施三批公共充电桩项目。2014年备案公共充电桩共64个,2015年备案公共充电桩共225个, 2016年备案公共充电桩共180个,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是非国网法人单位公共充电桩推进情况。已完工备案项目11个,涉及公共充电桩148个,其中2015年备案充电桩40个,2016年备案充电桩87个,2017年截至目前备案充电桩21个。三是公车改革涉及公共机构充电桩推进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新能源充电设施安装共计163个,涉及参改单位53家,覆盖面达65%。已正式运行租赁点共7个,其中包括:区机关大院、人力社保局、城管委、党校、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公园管理中心,共配备新能源汽车55辆。

三、推动社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所开展的工作

按照《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财建〔2016〕7号)、《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在2015年朝阳区、海淀区、通州区、大兴区四区“电动社区”试点工作完成后,石景山区前期已开展区域范围内各半开放区域的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设施需求征集工作。石景山区以“科学引导、完善服务”为原则,大力推动我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保障我区居民绿色出行。据统计,2017~2020年期间石景山区所辖9个街道中有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设施需求的社区总计47个。经调查,在2017年有充电设施需求并具备安装条件的3个试点社区共需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设施共计29个。

四、推动社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点及下一步工作

居民小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小区用地紧张、停车难,车位不固定,无处设桩;二是老旧小区电力设施落后,普遍需要电力增容,运营商申请电力增容难度极大;三是充电站点尚未普及,物业公司能够看到的成功案例还比较少,认识不够,大多数物业公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以管理困难、存在安全风险为由拒绝合作。为加快推进我区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完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方便我区居民生活,更好的惠及民生,针对居住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我区下一步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内容,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支持和配合充电设施建设,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与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开展合作经营;属地街道引导、协调和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配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对具有固定停车位及电源条件的小区,督促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含4S店)落实责任,按照规范组织建设私人自用充电设施。三是对无固定停车位、有电源条件的小区,积极推动在小区内公共停车区域配建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四是对无固定停车位、无电源条件的小区,研究在小区周边街坊路、支路和次干路结合路侧停车位施划和路灯杆,建设充电设施。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37号建议的办理报告

张恕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协调爱乐实验小学开设小门方便东侧小区家长接送孩子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学校东墙与重兴园小区围墙为共墙,共墙外为重兴园小区的停车位。按照《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小区里开门必须经小区双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即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经学校所在居委会了解,目前在学校东墙开门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为重兴园小区业主不同意开门,一是认为开门后造成其他小区人员进出,对小区安全和交通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开门后会增加小区物业管理负担;三是开门将占用小区的停车位,业主意见较大。下一步,我委将与住建、规划、居委会等部门积极协商和密切配合,认真研究服务家长接送学生的便民举措。

据了解,爱乐实验小学正门(西门)外的重聚中街与重兴园路本应接连,修通后重兴园小区、重兴嘉园、京汉旭城等业主就可通过这条市政路直接将学生送到爱乐小学西边正门,即使是离学校最远的重兴嘉园小区业主从该小区东门到学校西边正门也不会超过700米,也希望代表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促成道路的修通。

特此报告。


关于石景山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78号建议的办理报告


赵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模式口大街及周边地区交通环境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模式口古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工程是我区2017年重点工作,根据“工程改造,交通先行”的工作理念和建设流程,本着“政府主导、街道推动、企业参与、百姓受益”的工作原则,交通支队多次对模式口大街交通现状进行调研,同时与属地金顶街街道办事处、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区重点工程建设中心负责人对接,了解掌握工程需求、研究确定停车规划设计方案。

期间在支队的牵动下,街道办事处树立“区域交通自治理念”,发挥属地积极作用,出资650余万元,会同交通支队完成了一套区域交通升级改造“组合拳”。

一是建成容纳300余辆车的停车场并投入使用;二是在改造区设置交通隔离护栏5000余米,挤压违法停车空间;三是引进智能停车管理公司负责时时采集发布停车资源信息,利用街区周边室外显示屏系统向往来车辆发布诱导信息;四是在派驻街道交通民警的牵动下,由社区派出巡防力量成立“劝导队”,引导在路侧违法停靠的车辆驶入建成停车场。现模式口古文化街区交通秩序焕然一新,升级改造工程稳步推进。

特此报告。


政协重点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4号党派团体提案办理报告(A)


民建石景山区工委:

贵党工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精品街区环境景观建设监督和后期管理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16年精品大街景观提升工程包括鲁谷东街、八角西街、新隆恩寺大街等12条精品大街和八角、鲁谷2个重点区域。综合统计,第一阶段景观提升工程共完成广场铺装8000平方米、步道铺装120000平方米、楼体粉饰250000平方米、空调机罩安装工程2300平方米、安装铁艺栏杆5000延米、新建景观墙1000延米、墙面石材黏贴或干挂14000平方米、景观节点绿化景观提升9800平方米、公交车候车亭安装1座、门头牌匾更新改造850块、电气管线埋地56000米、安装夜景照明灯具11000套、美化配电箱87处。

二、监督管理措施

2015年第一阶段精品大街工程是我区首次实施的亿元以上环境景观提升项目,在实施进程中,获得了一批实效办法和宝贵经验。主要坚持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坚持党建统领,强化统筹形成合力,是这次环境景观提升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专题调研环境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城管工委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职能,各街道办事处敢于担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有效破解困难阻碍,强力推动工作向前开展。

(二)尊重实际,突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城市立面改造为重点突破口,是这次环境景观提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举措。以现实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宗旨,通过工程洽商方式将实施重点放到城市立面改造上,加大景观节点、树池联通、门头牌匾和建筑立面改造投入,保证了改造实施后城市景观效果明显提升。

(三)注重沟通,协作共赢。坚持服务大局,积极协作,是这次环境景观提升工程取得顺利实施的重要抓手。在实施过程中,因产权单位众多、业务管理交措、基础设施老化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前期工作受阻,工程进展缓慢。城管委通过调查,加大与各街道、各部门沟通交流,统一思想、简化程序,协商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和管理办法,为又快又好完成环境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三、后期管理措施

在加快实施环境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城市环境建设“硬件”的同时,城管委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建成后城市景观维护管理制度等“软件”建设。发挥城管委综合管理和街道属地管理职能,制定实效管理办法和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护环境建设成果。

(一)加强网格化治理,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城市环境管理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微信群等网络信息平台直接对接,推行社区保洁员、协管员、城管分队维护日常环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环境问题解决效率。区监督指挥中心牵头各街道依托“城市管理、综治维稳、社会服务”三网融合的区级网格指挥平台,将精品街区日常管理纳入网格单元,加强日常监管。

(二)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鼓励各街道探索构建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治理城市环境模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市环境治理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企业或社会组织对城市环境进行准物业化管理,构建分层分类管理模式,协助街道做好精品街区环境管理工作。通过设施维护服务、环境卫生保洁、日常巡视检查等有效手段加强精品街区环境建设管理,形成常态化、精细化、市场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参与。区环境办和各街道要加强调动社区、社会单位和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畅通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通过开展社会公众共商共议活动,发挥各类志愿者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力度,促进城市环境管理由单治向共治转变,形成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管理全面参与氛围。

特此报告。


关于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号党派团体提案办理报告(A)


农工党石景山区工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造京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圈的建议》收悉,感谢贵委对石景山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的认真分析及提出良好建议,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推进石景山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健康石景山”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我委制定了《石景山区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体系迈上新台阶,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中医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为建设“健康石景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委将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文化氛围三个建设重点,扭住拓展中医药服务业态、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打造中医健康社区三大任务,从保障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居民健康福祉和中医药继承创新可持续发展入手,逐步推进具有石景山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探索建立以中医药旅游文化为一体的产业园,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链和中医药文化品牌。拟在八大处公园开辟中草药百草园、建立我区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开展大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及义诊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中医药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使之成为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阵地。邀请中医名师和中医机构轮流义诊,扩展中医养生、保健预防、科研讲学、展览咨询、中医传承等功能,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承、旅游、科普、养生、保健、交流、诊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二是探索建立中医健康药膳养生示范基地,充分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价值链打造中医药膳食产业链。以全区中医医疗机构为基地,推进中医健康养生药膳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药膳在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加强药膳在患者中的应用,推出一批具有季节时令和适用于不同体质人群的药膳,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机构的人才和医药资源优势,培养药膳营养咨询师,积极开展药膳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普及和推广药膳常识和技术,创新中医药膳食产品,通过药膳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弘扬中医食疗膳食养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养生保健理念,达到预防疾病、养生健体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提高居民健康福祉。

三是建立中医药产业联盟。抓住与同仁堂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围绕中药研发和全产业链,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研发创新平台,挖掘、继承和展示传统中药炮制加工方法和传承工艺,促进中医药相关产品研发、转化、推广。

四是加快实施西部医院建设项目。结合辖区特点及发展需要对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根据石景山医疗资源发展规划及西部医院发展定位,石景山区十一届委员会第159次常委会决定,将五里坨建设区7号地块以土地划拨的方式划拨给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4公顷(约81亩),规划建筑面积86000平方米,规划床位800张,建设一所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具有优质品牌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石景山区中医医院作为西部医院的建设主体,通过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及申请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医院建设。石景山区卫计委作为项目实施机构,在区政府授权下,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品牌医疗资源的招商工作。品牌医疗资源确定后,通过品牌输出(挂牌)、技术输出(专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顾问)、委托管理、渠道支持等多种方式,与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采用联合经营模式共同经营西部医院。西部医院的建设能有效缓解和改善西部就医需求,促进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区域“医养结合”的典范。

特此报告。


关于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办理报告

李海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石景山区全方位构建绿道交通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在2015年,我区已经初步完成《石景山区绿道系统规划》(以下简称《绿道规划》)编制,绿道是 “绿网”建构的脉络,绿道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

一、修建浅山区绿道

我局编制的《石景山区绿道系统规划》(以下简称《绿道规划》)中规划的4号区级绿道——西山国家登山步道及8号五里坨休闲绿道中包含了提案中提到的五里坨浅山绿道、历史文化及浅山绿道中的相关内容,4号线路规划长度约为25公里,通过延续海淀区西山国家登山步道的建设,将香山到八大处的登山步道组织起来,并与石景山西部的潭峪路、黑陈路、模式口大街形成环线,为居民提供山地健身、观赏西山风景廊道、探寻历史文化的健步空间。8号五里坨休闲绿道,联系了五里坨区域中的城市和浅山地区,联系了永引渠市级绿道与其他区级绿道,有利于下位绿道选线的布置和联通。

二、修建滨水绿道 

《绿道规划》中的1号区级绿道——永定河滨水绿廊充分利用莲石湖公园中现有游径,形成串联滨水绿色空间的长约13公里的绿色廊道,营造出多样的滨水运动空间的绿道。这条线路与《北京市级绿道系统规划》中的永定河市级绿道相连,形成滨水环线。《北京市级绿道系统规划》中已规划永引渠市级绿道,这条线路由西向东穿越了石景山、海淀两个行政区域,石景山区内规划长度为10公里。

三、修建首钢工业遗产游览绿道

《绿道规划》中按照《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规划布局,规划形成了2号区级绿道——首钢工业遗址绿道,这条线路长度约6.5公里,将首钢片区未来规划的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带状绿地进行了串联,保留了工业遗址景观并使其成为连续的绿色空间,为产业员工提供休闲空间,成为展现新首钢片区的绿色名片。

四、修建城市绿道

《绿道规划》依托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建设城市绿道的内容。《绿道规划》中规划有3号阜石路绿道以及7号莲石东路绿道,这些绿道与首钢、永定河等绿道相联系,是石景山内东西向的重要绿色通廊,是市民通往郊野绿色空间的绿色廊道。3号阜石路绿道绿道在现状及规划的阜石路辅路带状绿地中选线,西与门头沟绿道相连,东与石景山市级绿道相连,长度约6.4公里。7号莲石东路绿道,串联了莲石东路辅路、京原路等社区公园、多个带状防护绿地进行了串联,西与首钢绿道、东与市级绿道及海淀区级绿道相连,长度约5.5公里。

《绿道规划》在五环路侧面增加了绿道。《绿道规划》中规划有6号城市山林运动绿道,依托石景山东部城市公园群的建设而形成的绿色廊道,具有城市休闲功能的绿色线路,规划长度为约7公里。其中的五环路侧面绿道由于南侧用地条件限制,这条绿道需要在规划远期才能实现,其与莲石东路绿道进行联系。

五、 修建居住区级绿道

《绿道规划》中仅对社区级绿道(居住区级)提供了建设原则和意见,并给出具体选线的建议,建议形成以八大处路、杨庄东街、八角西街、体育场西路、苹果园大街、杨庄大街、古城大街、古城南街、石门路、北辛安路等南北向道路补充市级区级绿道之间的联系,并依据不同居住人群、小区特色和发展远景等分为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科技园区首钢服务区等三类社区级绿道,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指引措施。

特此报告。


关于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办理报告

焦彦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治乱疏解建高端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产业升级建设上来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石景山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近年来,我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一是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已完成149个社区的服务站标识统一工作和30个市级、6个区级社区规范化示范点创建任务,社区服务站用房平均面积460平方米。二是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区共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73个(其中市级示范点68个),社区覆盖率达到90%,常住居民覆盖率达到96%。三是社区商业总供给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型社区商业网点总计1312个,按照全区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平均占有社区商业网点2.1个、人均占有设施建筑面积超过0.6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从功能结构来看,便民商店及超市总计160个,菜市场及便民菜店82个,早餐网点336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71个,水电煤代收代缴网点54个,加上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网点,八项基本服务功能网点936个,在全区149个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四是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全区实际运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满足了辖区居民常见病、慢性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是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初见成效。打造居家养老“老街坊”品牌“9110”模式,通过合理布局解决老年人就近、按需的社居融合式养老服务模式。六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研发建设“石景山文化E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运营“石景山公共文化”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推动区域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二、腾退土地再利用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区委书记牛青山赴街道调研治乱疏解建高端暨专项行动工作有关指示要求,我委牵头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石景山区违法建设拆除后腾退土地再利用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腾退土地再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使用方向、重点任务、管理和利用方式、职责分工及保障措施。《工作方案》确定了拆违腾退土地再利用的终期使用方向是实现土地规划用途,过渡期间优先用于“留白增绿”、补齐短板,可以适当建设绿地、公园、停车场、露天体育文化设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近期,拟开展腾退土地再利用试点工作,每个街道确定一个点位作为试点,重点建设一批社区商业设施、建成一批公共绿地、谋划一批高端产业项目、推进一批棚户区改造、形成一批无违建社区,推进城市化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城市精神文明水平。

三、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相关工作

自全区治乱疏解建高端工作开展以来,我委高度聚焦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摸清底数、创新思路、统筹协调、重点突破,主要牵头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梳理摸清全区低端产业大杂院土地情况。目前,我区低端产业聚集人群大院共计528个,处于棚改范围外的大杂院共268个,占总量的50.8%,总用地面积约73.5万平方米,其中国有用地面积约51.7万平方米,集体用地面积约21.8万平方米。规划用途主要为公共绿地、其他建设用地和道路用地。其中集体经济产业用地大杂院1个,即八宝山压力容器厂。

二是全力推动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部门协调对接,多次召开项目研讨会、推进会、现场会,并与项目主体对接情况,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计划,磨合项目定位及实施路径。委托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进行项目策划、包装,加快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截至目前,麻峪医药物流产业基地进展顺利,主体结构已竣工;八宝山压力容器厂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拟由融科和畅游建设VR产业园;金宝山旧货市场初步确定采用首创置业与集体经济合作的方式,力争年内实现改造;石槽绿地拟建设城市公园;石景春晖休闲园项目已确定按照设施农业用地推进。

三是深入开展集体经济高端绿色发展研究工作。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的工作要求,统筹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集体经济高端绿色发展”研究工作。在土地利用、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党的建设、投融资等方面深入挖掘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截止目前,共召开15次周例会、3次座谈会,多次实地踏勘走访,7个单位的专题研究已基本完成,近期将陆续与集体经济转型发展进行深度对接,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落地。

下一步,我委将以梳理出的20块可利用土地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实现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与全区高端绿色发展融合协调。研究设立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帮扶基金,加快推动集体经济从单一的租赁型向投资、服务、管理等多元化的实体经济方向发展。探索社会资本与集体合作开发模式,借助社会资本在土地开发和项目运作方面的优势,联合具备项目运作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共同进行土地开发建设,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减少资本投入,加快集体土地开发建设进程。

特此报告。


关于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83号提案的办理报告


迟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区大力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主题的全域旅游的建议 》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区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机遇

(一)区位发展为旅游提供天然优势。

石景山区是海淀、丰台、门头沟三区的重要连接点,是京西板块空间关键的支撑点,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轴一带”的结合点,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较小的城区面积为实现区域互补、共同发展、资源整合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据统计,2015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达48.6亿元,同比增长10.1%,有力推动了高端服务业发展。与此同时,五大主导产业相互关联度高,可融性强,旅游与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正逐步推进,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区先后推出首钢工业旅游、八大处历史文化游、雕塑公园都市休闲游、莲石湖康体游、世界城市体验虚拟游等特色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旅游知名度。

(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我区旅游产业转型提供条件。

截至2016年底,我区共有19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代表性项目10个,区级代表性项目19个。近年来,在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区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等6所公园,京源学校、北京市石景山区幼儿园等7所学校,以及区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共建立了23个非遗展示传承场所;依托非遗项目创编儿童剧,创编歌曲,编、演“非遗声音故事”;在区承恩寺建立燕京八绝艺术馆,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燕京八绝的保护弘扬传承工作。

(三)大西山文化底蕴为旅游提供发展载体。

我区大西山名山古刹文化保护传承了八大处、法海寺、承恩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提供了丰富的绿色休闲、禅修文化旅游内容,为打造名山古刹精品线路提供了载体。模式口驼铃古道交通商贸文化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商贸街道和传统街区,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典型的京西地区文化、生活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和开发价值。首钢高炉、焦炉、冷却塔、浓缩池等工业遗址为开发新首钢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基础。此外,十八磴古石堤、养马场等水利设施,镇水牛、永定河传说等非遗资源,为打造母亲河旅游产品提供了素材。

(四)冬奥组委入驻为旅游发展提供机遇。

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确定入驻首钢,以老工业遗址改造项目西十筒仓为办公驻地,我区成为深度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的重点城区。冬奥组委的入驻成为助推我区全面深度转型、促进高端绿色发展的加速器,是我区分享奥运经济、拓展冰雪产业的难得机遇。据了解,按照我区 “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的设计,预计至2020年,全区将建成1800平米室内滑冰场3个,室外可拆装冰场20个,大力推动冰雪产业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必将为全区旅游产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主题的全域旅游的策略与创新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非遗旅游及全域旅游。

在推动非遗旅游为核心的全域旅游过程中注重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的总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一是,积极发挥政府优化市场环境、制定产业政策,为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的关键作用,打造培育大型项目,以龙头项目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项目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格局。二是,充分利用旅游引导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化产业资本参与非遗旅游项目建设、产品研发等环节,促进民营资本开发形成合力。三是要鼓励创新。打造旅游创新创业孵化器,吸引高端产业人口向区内聚集,鼓励创业群体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参与旅游产品项目开发、打造特色的非遗旅游商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四是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引导产业单一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的转变。

(二)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文化底蕴,促进文旅融合。

一是大力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主题的全域旅游及非遗特色街区建设。丰富完善现有六所非遗展示公园的项目内容,组织开展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非遗展示活动,开展我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背拳”“三皇炮捶拳”及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少林八法拳”等武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石景山太平鼓”的传承展演,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非遗展示公园。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八大处传说”“磨石口传说”,编演歌、舞、剧等非遗文艺节目,丰富全域旅游内容。打造模式口非遗特色街区。二是打造京西佛禅文化第一品牌。依托八大处,强化与天泰山、法海寺、慈善寺、双泉寺等文化旅游资源的联动作用,重点开发佛教养生、壁画艺术修学、燕京八绝展示、宗教节庆等禅修文化体验产品。三是鼓励非遗衍生品的开发生产。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有效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基础上,创造性生产、开发、编创凸显石景山特色的非遗项目衍生品和文艺作品丰富区域非遗旅游项目内容。

(三)以2022冬奥为契机,依托体旅融合促进我区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促进旅游与赛事、健身融合。以大型体育赛事为驱动力,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利用2022冬奥为契机,开发观赏性强、参与性强的赛事旅游产品。依托永定河、西部浅山区良好的山地、滨水生态条件,大力开发登山徒步、滨水垂钓、骑行、自驾车户外露营、野外生存体验游等产品。二是促进旅游与场馆设施拓展融合。以大型场馆建筑群为物质载体,拓展产业链形成一个集体育、旅游度假、教育培训、文化演艺与传播、餐饮娱乐、休闲康体中心、大型广场、大型会议会展中心综合体,即“体育+旅游+城市文化”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与承接高水平演出、赛事活动,依托老山自行车馆、首钢篮球馆、石景山体育馆等场馆资源,开展大众体育培训体验游项目。三是探索体育会展旅游。以游客体验为重点运用高科技,将创意的思想融入到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设计中。举办以体育为主题的会展活动,如户外旅游博览会、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形式的会展体育旅游活动,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奥运、冰雪运动的魅力,既促进区内体育旅游商品交易,又为旅游产业带来更多的游客,达到双赢的目的。四是发展节庆体育旅游。利用民族特色传统节日,为体育旅游的开展搭建平台,通过的民俗体育活动,打造节庆体育旅游,丰富产业融合产品。如举办八大处登高节、莲石湖龙舟大赛等项目。五是探索体育产业观光游。在冬奥举办后,利用好首钢冬奥组委遗址影响力,将园区打造成为集体育文化展示与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新景区。六是深挖冰雪特色项目潜力。以首钢获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区”和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壶、冰球国家级训练示范基地落户为契机,依托启迪冰雪活动场馆、莲石湖等场地发展集大众健身、竞技培训、赛事表演、娱乐休闲于一体冰雪项目体验游项目,提升体育旅游的知名度。

特此报告。


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32号党派团体提案办理报告(A)

民盟石景山区工委: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智慧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及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现我区共建养老照料中心8家(已运营3家、建成待审批3家、在建2家),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5家。根据养老照料中心及驿站的定位,均需开展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6年,我区共有5家养老机构(含养老照料中心)共申报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24个,涉及到短期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关怀、教育培训、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等9项服务。我区现已运营的驿站均可承接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文化娱乐、健康指导、心理慰藉等六大功能。

现阶段,我区智慧养老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托北京市社区服务信息网及96156社区服务热线,可线上或线下申请各项为老优待服务。现在,96156社区服务热线已覆盖到了全市范围,提供包括家政、综合维修、生活配送、租赁服务、文体娱乐、咨询服务等6大类200余项服务。二是各街道及运营方搭建智能平台自主研发智能腕表等可穿戴设备。现五里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老年福敬老院、石景山区孝和居养老服务中心、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均在服务管理中自主开发相应网络平台、软件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关信息产品、工具。

二、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及下一步做法

(一)摸清底数,需求供给精准对接

为摸清我区现有居家养老相关服务设施,结合北京市民政局部署工作,我局于2016年10月完成了我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设施现状普查的资料收集,涉及9个街道街道、149个社区所有从事养老服务的设施、各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和助残康复机构、独立开展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各级政府掌握的其他有意向开展养老服务的自有设施等。2017年我区将组织开展全区老年人口状况普查,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同时可结合卫计委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置家庭医生健康巡诊箱,快速完成血压、血糖、中医体质辨识等10项基本检测,有效与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紧密结合,对居家老年人及慢病等重点人群形成多元化、一体化、精细化的健康管理工作。另有公安部门定期对我区常住人口的户籍信息进行统计监测,实施掌握老龄人口的基础信息,年龄结构等变化情况,及时将统计分析的数据提供给相关单位和部门,为我区养老事业提供数据支持。

(二)完善体系,推动信息平台搭建

在区级层面,重点是要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发挥其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枢纽平台、统筹指导、承上启下功能,推动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于17年底建成,推动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使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结合96156社区服务热线,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和有效满足。

2017年将启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工作,建成区、街、居三级统一的养老信息化平台,汇总区域内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及开展服务项目,实现公众互动式选择。对内实现养老领域行政事务办理、服务机构管理、资金补贴发放等日常工作运行与监管的信息化管理,对外承担信息发布、业务受理、咨询答复等智能化服务职能。

(三)结合现有,推广社会力量参与

现我区已在八角、金顶街街道开始筹划搭建街道级信息平台及智能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现我区乐龄、孝和居、老年福、春晖颐老年公寓均已自主研发信息平台配套可穿戴设备,已为辖区内老人、机构内老人提供体征检测、运动轨迹追踪、紧急呼救、安全围墙等智能健康养老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最大限度满足老人居家养老需求,实现一刻钟养老服务。

今年3月,我区召开首届“老街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洽商会,遴选建立专业养老服务商和优质运营商两个目录库,完善并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渠道,将逐步建成石景山区养老服务商联盟,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同时,规范养老企业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2017年年初我区共安排居家养老预算5965.7万元,其中市级资金4169.52万元,区级资金1796.18万元。再加上去年年底下达的中央居家养老试点经费2458万元,截止目前已下达的养老资金达到8423.7万元。财政局将协助民政部门进一步做好智慧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分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特此报告!


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41号提案的办理报告

刘卫东委员:

您提出的《治乱疏解拆除农贸市场之后,规划便民利民市场,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采购难问题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2017年,我区将加大存量违法建设的拆除力度,为了缓解市场拆除清退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在商品交易市场调整疏解的同时,深入落实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和蔬菜零售网络建设工作,统筹做好便民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发挥区属国有企业作用,加强网点选址和布局。加大对蔬菜零售网点建设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加大规范化、连锁化网点建设力度。主要做法为:

一、做好政策研究,明确工作重点

加强对社区商业的分析研究,撰写了《石景山区十三五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石景山区十三五社区商业发展研究报告》等分析材料,为完善网点布局、提高服务品质、创新流通方式等方面,提供思路意见。出台了《石景山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实施方案》及《加快石景山区蔬菜零售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16年-2018年)》,制定了《石景山区蔬菜零售网络建设鼓励办法》,聘请专业研究机构开展蔬菜零售网络布局课题研究。在明确了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重点的同时,为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

二、注重网点建设,完善便民体系

结合“一刻钟社区便民服务圈”建设,统筹蔬菜零售网络规划、做好蔬菜零售供应服务保障。一是做好菜市场疏解转型工作。支持规范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压缩超大市场非农副产品经营,改变传统市场低端低效、人员密集的摊群化市场经营模式,强化蔬菜零售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蔬菜零售网点作用。二是做好蔬菜零售网点的重新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引进连锁化蔬菜流通企业参与本区网点布局,大力发展连锁果蔬店、生鲜超市等蔬菜零售网点。三是发挥国有老商业网点的积极作用。加强国有老商业网点的研究和利用。通过政府回租回购、统一规划等形式弥补蔬菜零售网点等社区商业必要业态的不足,解决商业网点单纯市场化配置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填补商品交易市场调整造成的市场空白。四是加强蔬菜零售网点规划配建。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审批过程中,统筹做好蔬菜零售网点设施配置,避免分散配置,确保配套设施有效配置和使用。弥补蔬菜零售网点规划配建历史欠账问题,结合市场疏解工作,通过置换、调整规划等形式保留或新建部分菜市场,稳定菜市场格局。完成五里坨定向安置房、滨河园配套菜店“便利店+菜店”模式建设并投入运营。 2016年我区新建或规范8项基本便民服务网点53个(其中蔬菜网点12个,便利店超市11家,早餐8家,再生资源8个,家政8个,洗染1个,美容美发2个,末端配送3个),连锁店占总店面数比率达24.4%,较2015年底提升3.1个百分点。2017年拟新建或规范提升各类商业便民网点28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5个。截至目前,已完成8个便民商业网点的建设。

特此报告。


政协石景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办理报告

岳林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双创”基金特色小镇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模式口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培育问题

我们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定位,研究提出努力将模式口小镇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努力培育成为北京重要的金融服务和后台数据基地,着力推动高端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形成联系北京保险产业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主要功能区的“焊点”。

1.打造京西精品文化旅游小镇

一是提炼区域文化,挖掘区域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京西文化为主线,突出京西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古朴厚重的文化脉络与开放绿色的空间环境有机结合。二是以模式口京西历史文化古街为中心,整合周边法海寺、承恩寺、田义墓、五里坨古村落、冰川博物馆、南马场水库等旅游资源,以京西古道文化、商贸文化为主题,建设特色古道文化广场、古道驿站、非物质文化展览馆等富有活力的艺术展示平台,再现京西古道特色商市村镇意境,打造京西古道文化休闲体验街区。三是整治区域环境,完善停车场、游客中心、交通指示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满足人群的文化旅游需求。

2.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一是树立“石景山设计”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具有石景山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产品中,提升产品的设计附加值。二是围绕京西古道、永定河、天泰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包装策划系列特色节日、项目,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树立石景山文化品牌,提振石景山精神,丰富京西人文精神内涵。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对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京西文化元素与音乐、设计、数字传播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创意元素的交流碰撞。

(二)关于模式口文化保护和风貌重建问题

1.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力度

一是引入中华老字号和文化创意类企业,充分利用法海寺壁画与木雕工艺、田义墓石雕技艺和承恩寺“礼佛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唐卡文化和“燕京八绝”展示等内容,提升模式口古镇的商业文化特色,形成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京西庙街”。二是整合八大处、永定河、模式口和天泰山等旅游资源,通过精品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设计,提升旅游品质和体验,主要建设石门路到双泉寺、慈善寺一线;模式口大街一线;双泉寺、天泰山与八大处一线;沿金顶山建设八大处与模式口、法海寺一线等。三是加快西部地区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结合现代都市人群养生度假、康体运动需求,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康体养生产业,在西部浅山区、永定河沿线大力发展自行车骑行、徒步登山、户外攀岩、汽车露营、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和康体休闲产品,形成首都生态休闲运动文化基地。

2.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满足生活消费与文化需求。围绕特色小镇建设,引入国际化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场所,形成集休闲、娱乐、购物、办公为一体绿色生态商务区,打造独特的“绿色生态商务产业链”。二是充分利用环境及景观资源优势,结合科技、文化、教育、健康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和商务洽谈需求,改造提升现有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为企业、客户、人群提供高品位、全方位的商务服务。

(三)关于模式口开发创新机制问题

1.整合优惠政策提高支持指导力度

一是充分掌握和运用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在产业基金、PPP项目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每年从区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建设。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建立住建、发改、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指导特色小镇建设,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强化激励引好用好留好高端人才

一是制定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和服务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柔性引进支持,建立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灵活的方式,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二是加快建设石景山区人才培养基地,健全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积极发挥中关村国际人才港优势,延揽海外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加大吸引人才政策引导。积极在交通、住宿、教育、医疗等领域创造条件,为高端人才的成长、干事创业创造最优越的环境。

特此报告。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