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读《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有感

不忘初心 铸就不朽丰碑

---读《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有感

宣讲人:王磊

河南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也是习总书记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习总书记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怀着深切的缅怀和崇敬之情,拜读了《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这本红色经典书籍,接受心灵的洗礼。

书的封面是焦裕禄同志在田间的照片,沧桑的面孔透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他已经离开我们52年了,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能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变迁中依然感动着亿万中国人。一位仅在兰考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即病逝在岗位上的县委书记,如何却成为兰考人民永恒的记忆。从书中我寻找到了答案。

1962年的兰考正饱受着风沙、洪涝、盐碱的“三害”之苦,是最苦、最难、最穷之处,当时焦裕禄同志的体检报告上已经写着患有肝炎,但他没有犹豫,欣然接受了最严酷的考验,带着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到了兰考。

焦裕禄来到兰考的第一天,迎接他的是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他泪水长流,在心中已暗下决心:不改变兰考,绝不离开。

焦裕禄来到兰考的第十二天,火车站上挤满了要去他乡要饭的百姓。有一个270人的村子,18亩小麦,产量只有80千克,村子里的人长年生活在风沙中,一张嘴满嘴都是细沙。为了生存,这些百姓们就只能背井离乡去要饭。他深情地挽留大家,拍着胸脯对要离开的百姓们说:“你们是小要饭的,我要做大要饭的。”焦裕禄没有食言,他冒着政治风险去筹集粮食,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中,解决了32万人的吃饭问题,留住了兰考32万人民。

风沙、洪涝、盐碱是兰考的三大害,在来到兰考的第一百九十天,焦裕禄把“劝阻办公室”正式改为“除三害办公室”,他说:沙丘没有林,有地不养人,有林就有粮,无林去逃荒。他用120天走遍了兰考每一个地方,勘察登记了86个风口,1600个沙丘。

在兰考的一年多里,他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用脚步丈量着兰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斯人如磬,岁月如河。52年的时光流逝,足以淘洗去生活中许多记忆,而沉淀下来的必定是值得珍藏与铭记的,一个好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分量,穿越时空而不可磨灭。焦裕禄同志用实际行动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无私奉献谱写了共产党人的生命赞歌。

掩卷沉思,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如何才能在当下的社会里,做到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中有民,忧民而忧,乐民而乐。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对群众利益想得多、看得重,对个人名利想得少、看得淡,不忘初心,做执政为民的忠诚公仆。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中有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焦裕禄同志为了治理兰考的“三害”,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踏遍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无论刮风下雨,蹲点调研从不间断。即便是生病期间,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存敬畏,畏民畏权,畏法畏纪。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焦裕禄同志对子女要求严格,发现儿子焦国庆看了一场白戏后,他亲自制定了《干部十不准》。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小中见大,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可见一斑。

作为一名卫生计生工作者,在我的周围,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党员干部,他们奋斗在基层一线,以诚信的态度、扎实的业务素质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畅通了信访工作渠道。虽然有时不被群众理解,甚至会招来漫骂,但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着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国家卫生计生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焦裕禄精神是万千共产党员的一面镜子,他激励我们每一位党员都不忘初心,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丰厚沃土,要有为、敢为、善为,要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