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文献在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作《关于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本期《石景山报》编发《报告》第一部分内容。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六六”工作思路和“两大生态”建设任务,大力实施“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八个高端体系”建设,励精图治、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着力疏功能、稳增长、治环境、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一)疏解整治促提升成效显著
全市十大专项行动中,我区七项行动14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完成进度位居全市第一,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上半年拆除违法建设215万平方米,是2016年拆违总量的4.4倍,占全年计划任务量的89.6%,完成任务总量排名全市第二。历时1年8个月超额完成528个“大杂院”整治任务,实际完成547个,占地总面积1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疏解人口5万多人。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散租地下空间和群租房等整治任务均已完成全年目标,实现动态清零。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拒绝不予工商登记139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16家,疏解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家。强化人口调控,常住人口比年初减少1万人。我区治乱疏解各项工作全部超额完成上半年任务,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城市治理工作快速推进
抢抓冬奥机遇,强化与冬奥组委高层对接,高标准推进冬奥组委驻地及周边项目规划建设,首钢北区、东南区控规优化方案基本确定,11支国家队45项冰上运动训练场馆落户首钢,西十冬奥广场办公区、宿舍区、配套区等工程即将完工,启迪冰雪体育中心投入运营,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即将入驻。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长安街西延、苹果园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S1线、M6线、丰沙线入地等市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5项区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年内拟实现开工的15项重点工程已开工11项,开工率达73%,北辛安路北段等4条主干路和刘娘府路等10条次干、支路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刘娘府110kV变电站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十大基本清零工程和环保实事项目;形成“河长制”工作体系,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完成85%,雨污水管线建设全面开工,国控监测断面水质考核全部达标;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协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西绿东引”绿化二期建设,严格落实绿色建筑标准,16个项目取得三星、二星设计标识,建筑面积达179.8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静态交通建设,规范共享单车发展,新增停车位4000个、停车楼2座,建成540个共享单车停车点,4项微循环疏堵工程完成过半;开工建设11条精品街和2个精品小区,整治环境脏乱点位406处,在首都环境建设专项检查中排名靠前,持续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排名位居功能拓展区第一。
(三)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主要指标态势良好,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居城六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年度计划的5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万元GDP能耗、水耗和PM2.5浓度下降指标达到年初要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金融、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商务服务和旅游休闲产业预计收入增速分别为15%、15%、12%、12%和7%,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9.9%,获得国务院关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的表彰。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长安金轴”影响力不断扩大,京西商务中心基本建成,现代金融产业基地二期加快建设,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30余家;北京保险产业园648地块进入精装修阶段,639等4个地块实现开工;发挥中关村石景山园主战场作用,前五月全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增长43%和33%,增速居城区首位,虚拟现实产业园引进企业50余家,预计实现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15%,中关村石景山·定兴科技分园启动规划;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首特绿能港15号地项目实现开工,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加快构建“发展共同体”。“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持续深化,企业信用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新增企业147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5家。
(四)民生家园建设成果显著
民生保障工作全面加强,预计全区新增就业5200人,促进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76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98%以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北辛安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模式口大街修缮改造工程“南小街段”开工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14套、竣工3012套,占全年任务的52%。实施41项济困工程,开工建设107项便民工程。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设3所幼儿园,成立北大附中附小教育集团,2017年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96.4%,蝉联全市第一。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完善三个医联体,加快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管理社区建设。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六聚石景山”文化品牌特色彰显,群众性文化活动达740余场次。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改扩建等社会项目进展顺利。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推行“老街坊”民主协商模式,建立151个“社区议事厅”,成立100个“楼委会”,初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军民深度融合初见成效,国防意识不断提升。“平安石景山”建设扎实推进,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深入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格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圆满完成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五)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区城管执法局街道执法队编制划转、职级并轨工作,理顺街道城管队伍隶属关系。实施“路长制”管理模式,强化道路环境整治和管理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加强国家级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建设,深化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新建养老照料中心6家,养老服务驿站12家,6家机构28个居家养老辐射项目落地。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革有序推进,国资委监管企业改革方案基本形成,重点打造投融资、房地产、商务服务、文化旅游、民生服务等五大板块,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研究起草《集体经济系统存量土地管理和产业项目落地相关办法》《集体腾退及闲置土地管控方案》,有序推进农工商总公司改制。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出台《关于推进居住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老旧小区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工作实施方案》,38个老旧小区自管会已经成立,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六)党建统领发挥核心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四个意识”,自觉把党建统领作为最大法宝、最大战略、最大政绩和最迫切的任务,认真制定并严格落实区政府党组《2017年党建工作要点》,梳理明确了三大类21项具体任务目标,在打赢违法建设歼灭战,打好存量提升大战役,实现“八个高端体系”建设大事业等中心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率先垂范,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努力推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全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