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义墓旧貌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有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背靠着风景秀美的蟠龙山,明清之际这里既是远近闻名的军事重镇,又是通往塞外的“驼铃古道”,民国年间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在这条古道上曾拉过骆驼,现如今是古韵犹存的模式口大街。斗转星移,岁月沧桑,老街经历了过多的风风雨雨,愈显其老,而周边的风物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老街西头的明清宦官墓园——田义墓来说吧,以前非常残破,一点儿都不起眼,现在整饬一新,颇有看头,值得玩味。走进去瞧一瞧、转一转,方知岁月悠长,乾坤博大,世界精妙。
墓主田义,是个太监,出身低贱。可他却是三朝元老,侍奉过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位为人臣,宠极一时,是明代太监系统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因“办事周慎简重,练达老成”,备受万历皇帝宠信,得到蟒服玉带、禁地乘马等特殊赏赐,俸禄扶摇直上,正四品官享受着从二品官的俸禄。论资格、论地位、论势力,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太监了,手中的权力让当时许多人闻风丧胆。太监向来名声恶,大太监尤其让人不齿。但他并没干遭人唾骂的缺德事,也没干草菅人命的阴损事,相反,为除扰民的弊政他冒死力谏皇上,为救含冤的书生不惜得罪权贵,为澄清事实真相甚至与九五之尊的皇帝据理力争。像这样有见识、有胆略、有义气的大太监,在中国历史上微乎其微,在宦官一手遮天的明朝更是凤毛麟角,诚如蔡东藩评价:“不期太监中亦有此人,其名曰义,可谓不愧。”因此,他死后,万历皇帝深感痛心,特意为他辍朝三日,赐茔地京西磨石口,“命将作穿冢而葬,赐祭三坛,给东园秘器、白金宝钞,修碑亭、享殿,盖异数也”,又在五天之内派三个大太监轮番谕祭。生荣死贵,让多少人慨叹弗如,又让多少人追思他的高贵品质,于是才有了后世太监在冥冥中陪伴他的明清宦官墓园。
墓园中随处可见的石雕石刻,一方方、一块块,不管大小,不论长短,都有其独到之处。在工艺水平上,石景山区向来以“法海寺的木工,田义墓的石工,承恩寺的地工”著称。田义墓的石工不同凡响,东碑亭中碑座上的两幅图就堪称代表。东侧是“雄狮林间休憩图”,雄狮优雅、闲散地卧在草丛中,双目闪着柔和的光,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淙淙的小溪流过它脚边的山石,溪畔花草葱茏,牵牛盛开,菊花吐蕊,草丛中蝈蝈、蚂蚱在嬉戏、捕食;更奇妙的是,在狮子头顶的松树枝上雕出了“螳螂捕蝉”的情景:蝉在前面悠闲自得,螳螂在后聚精会神,螳螂的跃跃欲试,蝉的懵然不觉都雕刻得维妙维肖,使观众都为那妄自逍遥的蝉捏着一把汗,场面扣人心弦,仿佛就是真正发生在眼前的一幕,构思精妙绝伦。尤其是薄薄的蝉翼上的纹络丝丝缕缕清晰可见,刻划入微,非常生动、传神。画面突出林间幽静,但静中寓动,不禁为工匠的独出心裁而拍手叫绝。西侧是“猛虎啸山狂风图”,森林中狂风大作,树枝随风摆动,树下的猛虎半卧半起,两只耳朵警觉地竖了起来,好像在侧耳倾听着什么。这种动中求静的精巧构思,恐怕只有艺术修养极高、雕刻技艺超群的人才能达到。东西两幅雕刻一动一静,互相呼应,互相反衬,既形成鲜明对比的效果,又达到和谐自然的目的。此外,梅花上的蜜蜂、兰草下的蝈蝈、飞舞的蝙蝠、鸣叫的蟋蟀都极为细致传神。墓圈石雕的人物,每个都有精彩之处:苏武的刚毅坚贞、刘海的活泼可爱、米芾的洒脱孤傲,均刻画得栩栩如生。众多的鹿、松、龟、猴、龙、珊瑚、鱼、礁石等,皆隐喻有多种吉祥含义,营造出一种美好和谐、祥瑞太平的理想境界。
墓园的石刻,大多越制。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生前死后人人都得遵从封建秩序。明朝的礼制更为严格,按《明会典》规定:公侯和一品、二品用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石人一对,四品官是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五品官置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列。六品官下不得设石刻。但是田义墓的石象生中,不仅高7.5米的华表越制,而且石翁仲、棂星门、碑亭、享殿、石供桌、石碑等均已逾制。尤其是华表须弥座浅浮雕有麒麟、天禄、獬豸、狻猊、骆驼、狮子、双鹿等,将用于镇墓的瑞兽藏匿于华表之中代替,暗示了明代贵族官僚常常超过礼制的丧葬习俗。
墓园的前方东侧有宦官文化陈列室。展室虽小,但上自夏商,下至明清,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扑朔神秘的宦官生活,图文并茂,努力让人们从形形色色的宦官身上了解到宦官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去掉其神秘色彩。远在古代,宦官这一特殊人群也曾活跃在欧洲的历史舞台上,但没有像中国的宦官那样制度化、持久化、大量化。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宦官,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而沉浮,政治开明,宦官祸国者少,王朝腐败,太监作乱者多。他们随着封建君主的需要而水涨船高,甚至随着独裁专制的强化而为非作歹。封建社会使得他们身心饱受摧残,但封建社会也是他们大量产生的温床,他们是寄生在封建社会体制上的一颗毒瘤,至高无上的皇权需要他们,卑贱屈辱的他们也依赖皇权,自私自利的皇族为霸占成千上万的女性,不惜灭绝人性地牺牲了许许多多梦寐飞黄腾达的男儿身。男子汉一旦失去了作为男人的最宝贵的东西,为常人所不齿,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耻辱,苟且偷生,他们最渴望以别的方式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这种复杂的心情,透过岁月的灰尘和历史的积淀而不断地折射出来,人性的思索变得异常强烈,遭受压抑的宦官群体在历史的深处呼唤公正、渴望人道。仔细玩味一下民国时流落街头、瘦骨嶙峋、皱纹满面的老太监的身影,你会看出一丝辛酸、一丝屈辱、一丝恐惧就在那隐含哀怨的眼神里;再对照末代太监孙耀庭的精神面貌,没有沧桑,没有畏惧,是新社会给了他重新做人的勇气。追古思今,才能彻底看清封建政治“惟皇权为大”的本质,也深深感到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人民才能够真正当家做主,扬眉吐气。
墓园中还珍藏了众多石景山区田野石刻,有宏伟壮观的石牌坊,高大的石马,精致的抱鼓石……这些艺术精品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抚摸着一块块冰凉的墓志,有时会产生幻觉,觉得人生不过尔尔,你争我斗,东奔西波,到头来都是盖棺定论。细看则不尽然,有的人已经彻底地死了,后世谁也不会想起他,而有的人仍活着,譬如清康熙年间的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都是清官廉吏,鞭策当时,警戒后人,永远活在追求真善美的人们的心中。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时刻警示着人们该如何走完这短暂的一生。朋友,春天来了,走出高楼,融入自然,到田义墓追寻历史的烽烟,从形形色色的太监历史中,我们或许更能看清人生的真谛!苗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