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步伐,石景山区古城村开始拆迁。2014年春,笔者拍得古城村第5张全景片(图一摄于2014年2月):现代嘉园和商品房已经拔地而起,昔日的青砖瓦舍、袅袅炊烟已经成为往事的回忆。自2010年始,笔者每年都要拍一张古城村的全景片(图二摄于2010年7月)。但是,令笔者多年探索、追寻的是:古城村从字面上既然叫“古城”,必然有着历史渊源——古城到底有多古?自然,古城村在历史长河中应当有自己的重要地位。
古城村位于石景山区中部,东至古城大街,南接十万平居民小区,西邻田顺庄,北抵古城西路。村落占地25.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古城村是石景山区较大的村庄之一,村内街巷纵横,有前街、后街、东街、西街、南街、东井街、西井街等。不仅如此,古城村还是石景山区少有胡同的村庄之一。古城村有南胡同:长近200米,宽3米(门牌:1~23,2~32),居民102户;北胡同:长200余米,宽6米(门牌:1~17,2~52),居民97户;北后道:长180余米,宽6米(门牌:1~39,2~34),居民176户。
在古城村东(老古城小学院内),旧有三义庙,庙前有两株白皮松,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城门;可惜,两株白皮松已于1984年秋枯死。庙旁尚有一龙形古槐,长势奇绝,至今依然郁郁葱葱。古城村旧有朝阳庵和树神庙,朝阳庵位于后街以东,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为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另有东、西配殿三间。朝阳庵仅存基址和古槐一株。树神庙仅有一间殿宇,今已无存;惟有树神庙街留存于世。
古城村是石景山地区古村落之一;早在1100多年以前的盛唐时期,已经形成村落。数年前,曾经在古城村西发现古村落遗址。1995年11月,古城村西出土两座唐代古墓,一座墓主为“唐故朝散大夫节度押衙兼御史中丞刘公妻清河张氏”合葬墓,刘公即刘騽。另一座为“唐幽州卢龙节度左都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摄檀州(今密云县)刺史充威武军使兼御史中丞上柱国晋昌论公”墓,论公即论博言,为刘騽之婿。
据考,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幽州改称“范阳郡”,析蓟县西部地置广宁、广平二县。天宝三年(744年),撤广宁、广平复并蓟县。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于蓟县西置广平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范阳郡为幽州;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改幽州为范阳府。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设幽都县。唐末,幽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建大安山馆(今门头沟区、房山区之间百花山、庙安岭、大安山地区),废广平县,置玉河县。《方舆纪要》载:“玉河废县在府西四十里,本蓟县地,五代时刘仁恭置。”《辽史》云:“玉河县本泉山地,刘仁恭于大安山创宫观,师炼丹羽化之术于方士王若讷,因割蓟县分置以供给之。”《国门近游录》载:“过长店岗而西有县村,疑即古玉河县故址。然唐时幽州管内尚有广平县,亦分蓟县置者。所谓县村,究未定为何县也。”《日下旧闻考》云:“‘臣等谨按’宛平县西四十里有城子村,旧为玉河乡地,与方舆纪要之说合,当即玉河废县,第故城已无遗迹耳。”另据《光绪顺天府志》宛平县载:“三十五里古城邨,亦呼城子邨,或曰方舆纪要所谓玉河废县,在府西四十里者,当即近此。”另据《旧闻考》:“宛平西四十里有城子邨,旧为玉河乡地,当即玉河废县。”
赵其昌在《辽代玉河县考》依据玉河县废后曾长期存在的玉河乡地域,推断出玉河县大致辖域范围:北至妙峰山,东北至海淀区大觉寺、温泉一带,东界至石景山区鲁谷附近,南至房山原县城以南。另据《国门近游录》所载:“过长店岗而西有县村……”《北京百科全书·丰台卷》载:“长辛店镇 ……元代称泽畔店。明代形成长店和新店2个村落,设有官府驿站。清代长店与新店连接一起,称长新店,后衍化为长辛店……”长店即今长辛店,长店岗即长辛店岗子,长辛店西靠太行山麓,冈峦相连,古城村在长辛店岗子以西。综上所述,唐天宝元年(742年),置广平县;唐末幽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建大安山馆,废广平县置玉河县以及后来延续至辽的玉河县,其县治均在古城村无疑。
笔者再此再次强调,虽然在清光绪年间,古城村作为县村已无遗迹可寻,但记录古城邨亦呼城子邨,而且明确其为玉河废县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石景山人,应当认识到古城村绝不是在明永乐年间数次移民形成的村落,而是形成于唐代;所以,古城村历史悠久、古城村作为县村理应有着重要地位,石景山人应当引以自豪。官庆培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