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再论"奕奕梁山”诗句非指石景山

再论“奕奕梁山”诗句非指石景山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诗句所指的是吕梁山

笔者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奕奕梁山”诗句所指不是石景山》的文章,为了阐明观点,笔者觉得大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叫《诗经》,本只称《诗》,因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而称作《诗经》。可以说,《诗经》不仅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而且对于中国2000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年),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封帝尧(一说黄帝)之后于蓟,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封召公奭于燕,都城在房山琉璃河以北的董家林。后来,蓟国衰落,约在西周末年被燕国兼并,燕遂迁都蓟城。当时,石景山地区为燕国都城蓟西郊风景园林区。从《诗经》目录中,我们找不到有关“燕”的标题,因为《诗经》产生于中原(中土、中州)地区(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燕不在记述范围内。

《诗经·韩奕》第一章前两句诗为:“奕奕梁山,维禹甸之。”其大意是,巍峨高耸的吕梁山,大禹治水曾到过这里。笔者认为大禹治水到的是吕梁山,而不是梁山,更不是石景山,其根据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字子长。早年游历遍及南北。初任郎中,曾奉使巴、蜀、邛、筰、昆明等地,并随汉武帝巡游诸名山大川和重要都邑。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参与历法改革,与唐都、落下闳等制订《太初历》。又继父遗志,开始撰史。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降匈奴,司马迁为之辩解,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写成了《太史公书》(即《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对后世的史学、文学均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13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其大意是:禹于是与益、后稷奉天子的命令,敦促诸侯百官征调人伕平山治水,登山树立标志,测定高山大川形势。禹伤感先父鲧治水失败而身受诛罚,于是勤劳奔走,苦心积虑地从事治水工作,在外13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去看一看。他平时节衣缩食,可对于祭祀祖先神明,却尽力使祭品丰厚洁净;他居住的宫室简陋低矮,可对于水利工程,却愿意花钱尽力做好。他陆行乘车,渡水乘船;穿越泥沼,坐的是船形木橇;爬山越岭,穿的是带齿的木屐。用来测量的准绳、规矩,一年四季都车载随行。他划分九州,开通九条河道,筑堤修建九大湖泊,凿通了9座大山……

司马迁详细地记述了禹划分的九州:“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济、河维沇州……”、“海岱维青州……”、“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海维扬州……”、“荆及衡阳维荆州……”、“荆河维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其大意是:“禹先从冀州开始。冀州:从壶口开始,治理吕梁山和岐山……”、“济水和黄河之间的地方,属兖州……”、“从东海到泰山地区,属青州……”、“东到海,北到泰山,南至淮水,这一地区属徐州……”、“北到淮水,东南至海,这一地区属扬州……”、“从荆山至衡山南,这一地区属荆州……”、“从荆山到黄河这一地区属豫州……”、“从华山南,西到黑水这一地区属梁州……”、“西至黑水,东到西河这一地区属雍州……”。归纳起来,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为“九州”。

接着,司马迁记载了禹治理的九大山脉:“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大意为:“禹治理了九大山脉:先从汧山(今岍山)和岐山,至于荆山,一直越过黄河。再从壶口山开始,经过雷首山,一直到太岳山(今霍山)。又从砥柱山(俗名三门山)过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再治理太行山,经常山(今恒山)直到碣石山(位于今昌黎北),然后入海。治理西倾山,经朱圉山,到鸟鼠山(今青雀山),然后直至太华山(今敦物山)。再从熊耳山经外方山(亦名嵩高山、太室山)、桐柏山(一名大复山),直到负尾山(今横尾山)。再治理嶓冢山,直到荆山。又从内方山(又名立章山)始,一直到大别山(俗名甑山)。再从汶山南到衡山,过九江,到达敷浅原山(一名傅阳山)。”归纳起来,汧山、壶口山、砥柱山、太行山、西倾山、熊耳山、嶓冢山、内方山、汶山为“九山”。

司马迁还详细地记述了禹疏导的九大河流:“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汇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汇于汶,又东北汇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其大意为:“先疏导弱水达合黎山(一名蔺门山,又名穷石山),使其流入流沙(又名居延泽)。其次疏导黑水,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然后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直到龙门山,南流至华山北,往东到砥柱山,再往东至孟津,又东流入洛水,到大邳山(今名黎阳东山,又名青坛山),北流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往北分成九条支流,然后汇流为逆河夹右碣石入渤海。从嶓冢山疏通瀁水,东流成为汉水,再东流成为沧浪水,过三澨水(今三参水),到大别山,南流入长江,又向东汇成彭泽湖,继续东流成为北江后入海。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往东分一支流沱水,往东到醴水,过九江达东陵,再向东斜流往北汇成彭蠡湖,再东流中江后入海。疏导沇水,东流为济水,入黄河,黄河溢出汇成荥泽,然后东流过陶丘北,再往东至菏泽,又往东北流,与汶水会合,再往东转北入海。疏导淮水从桐柏山始,东流会合泗水、沂水,再往东入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始,向东流会合沣水,再向东北达泾水,再往东经过漆、沮二水,然后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始,向东北会合涧水、瀍水,又东流会合伊水,然后往东北流入黄河。”归纳起来,弱水、黑水、黄河、瀁水、长江、沇水、淮水、渭水、洛水为“九水”(或“九川”)。

如上所说,司马迁远在2000多年前撰写的《史记》翔实地记述了禹划分的“九州”,疏导的“九水”,以及治理的“九山”。可以看出,禹所划分的“九州”中没有北京地区的踪影,疏导的“九条河流”中也没有纍水(永定河最早的名称),治理的九座大山中也没有石景山地区的山峰。因为禹所划分的“九州”、包括夏后氏部落领袖禹之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夏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斟鄩(今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均在中原(中土)地区。

由此可见,《诗经·韩奕》中“奕奕梁山”诗句中的梁山所指的不是石景山,而是吕梁山!■官庆培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