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北京唯一的道教塔院

大多数辞书类工具书对“塔院”的解释是:“建有佛塔的院子。”可见,莫说一般读者,就是在一些专家学者编的辞书里,也认为道教是没有塔的。殊不知,道教也有塔院,只不过极其罕见罢了。青龙山福惠寺就有一座名副其实的道教塔院。

塔院内埋葬的道士是:刘诚印、张诚善、张诚五。从三人的字辈分析,他们是“龙门邱祖岔支霍山派”的道士。《诸真宗派总簿》列有霍山派系谱,凡四十字:“宗诚信崇绪,修善法德超,璇律传千士,智慧贯天高。耕兴龙门教,静参玄中妙。云度众生戒,万载尊师道。”从派系谱可知,三位道士是龙门邱祖岔支霍山派的第二代。

霍山派第一代为张宗璿,又名圆璿,字耕云,号云樵子。据《太上律脉源流》记载,他是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氏,自幼慕道,在山东莱州即墨崂山三官庙出家。曾在江南天宝观常住,后赴南阳玄妙观。同治六年(1867),应京城白云观道众之请,升座为该观第十九代方丈,开坛传戒。同治九年(1870),又再次在白云观开坛传戒,其受戒弟子中便有太监副总管刘多生,受戒后为白云观第二十代法裔,法名诚印。张宗璿与刘诚印的师徒关系便于此时建立。正是这位誉满白云观的太监刘诚印,于光绪十年(1884)秋天,张宗璿方丈从南阳玄妙观再次来北京白云观授戒传法之时,在高仁峒(字云溪)的支持下,倡议开创了“龙门岔支霍山派”。以公众的名义,叩请愿遵“宗”字为第一代号。实际即尊“邱祖”为祖师,张宗璿方丈为该派第一代宗师,刘诚印则为第二代宗师。这样,当然太监皆可以受戒而为该派法裔了。名正言顺,太监自始有了自己的道派,归为全真龙门道徒。光绪十三年(1887),张宗逝世,传法给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刘素云(即刘诚印)。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不再产生太监,存者逐渐自然死亡,道教全真龙门岔派分支霍山派,遂亦归消失。

从上述霍山派简史可知,青龙山福惠寺内的狮子窝塔院也是霍山派唯一的塔院。塔院坐西朝东,门为八角洞形,上面刻有“暗八仙”的法物。所谓“暗八仙”,是说虽无八仙的形象,但有八仙的法物。塔院门的图案为:葫芦(李铁拐所持宝物,能炼丹制药,普救众生)、剑(吕洞宾所持宝物,有天盾剑法,威镇群魔之能)、扇(汉钟离所持宝物,玲珑宝扇,能起死回生)、鱼鼓(张果老所持宝物,能星相卦卜,灵验生命)、笛(韩湘子所持宝物,有妙音萦绕,万物生灵之能)、阴阳板(曹国舅所持宝物,其仙板神鸣,万籁万声)、花篮(蓝采和所持宝物,篮内神花异果,能广通神明)、荷花(何仙姑所持宝物,它出泥不染,可修身禅静)。

塔院门额刻“狮子窝塔院”五个大字,旁有两行小字,左为:“龄昌敬题”,右为:“光绪壬辰冬月”。门两侧有联云:“三生慧石无量净,万古灵风窣堵波”。门以西20米处,有砖制方孔矮墙一道,三道门,中间一门有青石雕刻的卷云石一块,长1.6米,宽l米。进门为石桌,上面陈放石五供,桌后为光绪二十年立的碑,记述塔院创建始末。碑后为三塔,南北排列。中间一塔较大,塔座为八角形,其余两座为六角形。三塔均为喇嘛式宝塔,塔身通白,当地人俗称小白塔。白塔一直完好地保存至1966年。“文革”初期被推倒,仍保留半截塔身,后来才被彻底拆毁,据说有人想看看塔下是否有财宝,结果一无所获。●石景山区地方志办公室特邀撰稿 李新乐

责任编辑:孙歌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