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再叙 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

再叙 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

碧霞元君庙

◤石景山上下古迹众多◢

石景山上下古迹众多石景山形状奇特,东南坡舒缓,广植松柏,满目苍翠;西北崖陡峭,乱石嵯峨,怪石嶙峋。石景山是座仙山,山上同时建有寺庙、道观。最早的寺庙金阁寺据说建于晋唐时期,所以旧有“先有金阁寺,后有北京城”之说。

登石景山,沿大路南行60余米,路西有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景山古井。继续前行20余米,为东天门,古色古香。由东天门西行,路南有女儿墙、古槐和古柏,路北为元君殿、碧霞元君庙、天空寺。

《日下旧闻考》引《戴斗夜谈》载:“正德中,钱宁建碧霞元君庙于石径山,穷极壮丽。都人岁以元日往祠,至四月士女又群集。世宗践阼之初,遣给事中御史主事三员往毁之。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砻石于庙址之南,于是建宁李默为文以志毁庙本末。曾几何时,而中官董某复建焉。可谓无忌惮者矣。”据明《武宗正德实录》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载:“石径山寺,朱宁所营建也,穷极壮丽,乃邀上幸焉。”石径山寺即明正德年间于金阁寺址建造的寺庙,朱宁就是重建碧霞元君庙的钱宁。钱宁是皇帝近侍太监,深得正德帝宠信,赐皇帝姓,朱宁、钱宁实为一人。

钱宁在正德年间修建的碧霞元君庙和重建的石径山寺,《日下旧闻考》在描述上均用了“穷极壮丽”四字,足见二建筑规模宏大。世宗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登基,翌年正月改元嘉靖,二月遣给事中御史主事三员,前往石径山拆毁碧霞元君庙。

今石景山碧霞元君庙为明神宗万历年间董常侍(太监)重修,远不如钱宁在正德年间所建庙宇的气派与华丽。今存元君殿面阔五间,殿堂正中须弥座上端坐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左为催生娘娘、送子娘娘塑像,右为天花娘娘、眼光娘娘塑像,慈眉善目,惟妙惟肖。元君殿以东为天空寺,天空寺以南为碧霞元君庙,仅一进院落,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客房各两间。

由元君殿西行30余米,路南有南天门一座,形制古朴。向北有碑亭,亭内碑镌《重修净土寺添置田亩碑记》,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许用宾撰篆并书。附近为回香殿遗址。北崖有石经(晾经)台、普观洞、普安洞、还源洞、孔雀洞诸胜。

从孔雀洞上晾经台东行,可寻觅旧时登石景山小路达天主宫遗址。天主宫系在唐玉皇殿旧址上重建。天主宫遗址处存有正殿和东配殿房基,今竖有一碑,碑镌《重建石景山天主宫碑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许用宾撰篆并书。

由天主宫遗址走大路可至望京阁。《宛署杂记》载:“净土禅寺,在石景山。古刹,无考。有元和四年碑文,年久难辨。”文中提到的元和四年(819年),是唐宪宗的年号,其间曾重修庙宇。万历三十七年,太监甄进与住持共同募捐重修后,易名为净土寺。《日下旧闻考》载:“山巅有塔。塔下南北为城关,南门额曰舍利宝塔,高约四丈余,四正作方屋如阁,四隅作圆屋如亭,内皆塑护塔神像,盖即金阁寺塔。”金阁寺塔今已无存。现有首钢公司于1993年修建的望京阁迎风矗立。缓步登上望京阁,极目四望:十里钢城近在咫尺,京都楼阁历历在目,西面群山连绵起伏,永定河故道蜿蜒如带。

再叙 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

怪石嶙峋石景山

◤石景山庙会远近闻名◢

石景山庙会远近闻名自明正德年间至1958年,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3天为石景山庙会之期,京西方圆几十里的众多香客,包括门头沟的妇孺老少,纷纷到元君殿进香朝拜,大殿里香烟缭绕。山上山下熙熙攘攘:沿山路而上,摊贩林立,有卖镰刀、锄头、柳筐、木锨等农具的,有卖烧饼、油条、切糕、粽子等吃食的,也有卖日用百货、儿童玩具的,还有变戏法的、拉洋片的、卖艺的和使枪弄棒卖膏药的。

古城村的秉心圣会,始于明万历年间,共有十档花会,俗称“花十档”。旧时,秉心圣会年年前往金顶妙峰山娘娘庙朝顶进香:四月十一“踩街”,十二“扬香”,十三“朝顶”,十四“还乡”。秉心圣会每年到妙峰山朝顶进香在京畿地区颇有影响,为行香走会、百会朝顶中一支较大的民间花会队伍。四月十四这一天,秉心圣会从妙峰山朝顶还乡,当天还要到石景山娘娘庙朝顶,俗称“二次朝顶进香”。秉心圣会150余人的队伍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场面极为壮观。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石景山炼厂(今首钢总公司),每年一度的石景山庙会无法在石景山上举行,而移到北辛安举办。1958年始,石景山庙会未再举办。●官庆培

责任编辑:刘爽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