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八大处历史文化丛谈

西山著名风景区八大处,因分布着八座寺庙而得名。八座寺庙依次是: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此八座寺庙全都是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时八大处的面积广大,其地理四至为:东到杏石口,西至满井村,南到虎头山南坡,北至青龙山顶的福惠寺。

已知最早的名称叫三山,隋唐时期开始建寺。卢师寺最早,有隋代卢师(三阶宗)从江南来的说法。唐代建龙泉寺(今灵光寺),平坡大觉寺(今香界寺),其后寺庙林立。到明代形成“八佛社”(见八大处明代正德年间“古镜禅师塔铭”),即八个不同的佛教流派(大致有禅宗派生的临济宗、曹洞宗,律宗里的南山宗、贤首宗,唯识宗等)。清末民初,三山之间已现存八个寺庙而称“八大刹”(见《天咫偶闻》)“八大处”(见《北平旅行指南》),由此而俗称八大处,沿称至今。

乾隆帝咏西山的诗很精彩,他咏叹西山“太行分秀干,永定贯真精。天开丹地迥,日照紫蕖明。”八大处是北京西山的魂魄,就是得此天时地利。

一、八大处的佛学文化起源?卢师山上清凉寺

八大处最古老的庙宇,莫过于隋仁寿年间建立的卢师寺了。卢师寺坐落于青龙山的阳坡卢师山顶,俯视其西面的证果寺和南面的今北京军区大院。值得注意的是,元代的卢师寺扩建后改名为大天源延圣寺,成为金碧辉煌的皇家祖庙。请看以下记载:

《元史·泰定帝纪》记载:“泰定三年(1326)二月,建显宗神御殿于卢师山,赐额曰大天源延圣寺。敕贮金字西番字藏经。八月,大天源延圣寺神御殿成。十月,奉安显宗御容于大天源延圣寺,赐钞二万锭。”

“泰定四年(1327)十月,命帝师作佛事于大天源延圣寺。”

《元史·文宗纪》记载:“天历二年(1329)五月,于玉德殿及大天源延圣寺作佛事。”

《元史·后妃传》记载:“明宗必巴实皇后,天历二年(1329)请为明宗资冥福。命帝师诸僧作佛事七日于大天源延圣寺。”

《元史·顺帝纪纪》记载:“至元六年(1340)四月,诏大天源延圣寺立明宗神御殿碑。”

按照《元史》记载,我们知道里大天源延圣寺有二座神御殿,分别供奉显宗和明宗御容。所谓“御容”,应该是画像或塑像。寺内的所有佛事活动都是围绕他们来作的。

二、八大处历史上就八座庙吗?

“天下名山僧占多”,西山早就有“五百寺”、“三百寺”之说。八大处人文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卢师寺、平坡大觉寺和龙泉寺三座庙宇。后来,逐步演变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佛教胜地之一,梵刹林立,钟鼓相闻,最盛时期至少有42所庙宇!

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诗人冯有经,在《嘉禧寺山楼》一诗中描写八大处一带景致,有“峰峰开丹碧,四十二兰若”之说。清康熙年间的大学者查嗣瑮曾作《杏子口》一诗,诗云:“金碧四十二,苍茫一万重。乱云遮不断,来去是晨钟。”

上述二诗中的“丹碧”“金碧”,是描述寺庙建筑红墙碧瓦黄顶的形容词;“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指僧人修习的处所,后泛指佛寺,也叫“阿兰若”或“阿兰若伽”,意为寂静处或空角处。很明显,二位诗人同时指出了今八大处地区原有42座庙宇。当然,“四十二”的说法也可能是泛指寺庙众多。同时相传在我国翻译最早的佛经叫《四十二章经》,其42篇经文大致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那么“四十二兰若”一说就有指八大处为佛教圣地的引申含义了。

但八大处地区历史上至少有过42座庙宇,是不会错的。我们知道的常识是:旧时一个完整的村落,还大体上有5~7座寺庙,一座模式口镇就曾有过17座庙宇(有人认为有过27座)之多。八大处地区作为西山的佛教圣地,有42座以上的庙宇也就毫不奇怪了。八大处曾有众多的老地名曰“四平台”,经考证应该写成“寺平台”,也就是说那里到处都是古寺遗留的平台之地。

八大处已知历代寺庙有41座(其中,今存的有10座,仅存遗址的有22座,仅存一碑的有1座,位置不详的有7座,虎头山上的翠微寺今已不存在)。八大处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寺庙,不愧为京西的佛教圣地!

三、佛牙舍利有多大影响?

从光绪二十六年发现佛牙算起,又过了半个世纪,万隆会议期间,与会国家的首脑向周总理表达参拜佛牙的美好愿望,并表示原意出资兴建佛牙舍利塔。周总理归国向毛主席汇报时,毛主席说:“怎么好意思让人家掏钱呢?”在国家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出资百万建塔。1957年,由中国佛协牵头,于灵光寺招仙塔之北,相地鸠工,重建新塔,名之曰佛牙舍利塔。至1960年春,佛牙舍利塔建成,佛牙舍利塔修建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朴初,撰写了《重建佛牙舍利塔记》,赵朴初在塔记写道:“昔庚子坏,今庚子成。”招仙塔是光绪庚子年(1900年)毁的,佛牙舍利塔是解放后庚子年(1960年)在招仙塔以北重建的,时间恰好是一甲子。

1964年6月25日,灵光寺隆重举行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来自柬埔寨、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蒙古、尼泊尔、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的佛教代表团应邀参加,其场面之宏大,气氛之庄严,前所未有,八大处从此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四、八大处与哪些历史名人有关?

帝王——

金章宗、金万寿王、成化、万历、康熙、乾隆、嘉庆、溥仪、多尔衮等;怡亲王弘晓、睿亲王端恩、追封礼亲王永惠、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康熙孙子永忠、乾隆曾孙奕绘、英亲王后裔爱新觉罗·敦敏、郑献亲王后裔爱新觉罗·书諴等。

诗人学者——

王万庆、王恽、马祖常、宋本、宋褧、冯有经、姚夔、马如骥、龚鼎孳、王士祯、宋荦、汪文柏、王掞、宝廷、麟庆、秀堃、董诰、祁寯藻、翁同和、龚自珍、姚广孝、李梦阳、徐渭、王思任、王崇简、施闰章、查慎行、王鸿绪、法式善、洪亮吉、端方、铁保、陶澍、王闿运、林长民、田树藩、鲍贵卿、徐世昌、赵朴初等;

高僧——

卢师、知幻、古镜、海岫、慧灯、达天通理、心兴超永、如幻、汉萍、崇理、体然、量周、惠月、晟一、法安、圣安、清川、丛堂等。

企业家——

谭学裴、袁翼、赵庆华虞诚等。

旧军人——

冯国璋、徐鼐霖、邢士廉、王金钰、上官云相等。

以上都是已知的与八大处相关的历史人物。其人物数量之多,是全北京市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园所望尘莫及的。他们有的写诗,有的作文、有的撰碑,有的书写楹联匾额碑刻、有的葬在此地,留有古诗文千余篇、首之多。

五、八大处的文化特色如何定位?

笔者认为其文化特色可以概括定位为: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世界影响的佛教文化圣地(起源早、宗派多、寺多、佛牙、《五灯全书》),是一座集自然风景与名胜古迹为一体兼具所有休闲文化特色的奇妙文化园林(寺庙园林集中、塔院多、私人别墅北京市最多、饮茶、茶文化节),是一个考察北京民俗文化发展历程的集中区域(古香道、香会、打磨、楹联、重阳登高节)),是一条众多中国历代名人活动汇聚的历史文化长廊。

上述文化特色的八大处,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最高荣誉。门学文 李新乐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