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的追忆
八宝山地区“左连帝都,右绕长河”,自古处于北京城西部“京门脸子”的特殊位置。经过历史变迁,地区地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在地形上呈现北高南低,北面山峦起伏,往南逐级下降成为小平原的地貌态势。由于人文历史悠久,许多老地名已逐渐消失,而新的地名不断涌现。
老地名负载了该地区的历史沧桑,属于人文历史的遗存,在老一辈八宝山人心目中占有极大的分量。
山峦
老山——今老山居民小区依托的山峦,老山办事处所在地。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约0.8公里,主峰海拔130.4米,为八宝山地区最高峰。西北今为摩托车和自行车训练场,前为居民小区。古名鳌山,山后出土过汉阙,山前有汉墓、清代郭瑮墓和民国龙济光龙瑾光墓。主峰顶部平缓,林木茂盛,景色优美,已成为山林公园。
疙瘩山——老山附属山包,因形似疙瘩得名。位于老山主峰东南,前临西长安街,后面是上庄,山包顶部今为老山骨灰堂。山包西边为老山东里小区,东边为八宝山农工商公司所在地。附近曾出土西晋华芳墓志。
幕山——也叫八角岗子,老山附属山包,呈南北条状。位于老山主峰西南,前临西长安街与今松林公园相望,后面是老山摩托车场。该山包成为旧时八宝山地区与八角地区的自然分界线。
八宝山——今人民公墓所在地。西接老山,东邻革命公墓,山前今建博古艺苑市场。山上旧有八宝山娘娘庙,香火旺盛,在京西享有盛名,今存遗址。旧时出产马牙石和粘土矿。
洪炉山——位于今八宝山革命公墓和四〇二医院北部后身,背后是良安村(梁公庵),东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研究生院,山顶设有航空标灯。古名黑山或罕山、韩家山,山上旧有明代刚炳祠堂、医老爷庙(灵福寺)和传说里的纪小堂坟冢,山前出产青灰和干儿土。围绕该山,当地有“刚炳大战洪炉山”的传说。山前西长安街北侧今存古银杏树两株,生机勃勃,成为八宝山地区的人文标志。
地名
鲁谷地区蔡家胡同——在原村子主街中间略北,约200米长,5米宽,旧时住蔡姓三户。胡同北有一眼水井。蔡姓人家旧时以养骆驼、挂车搞运输为生,也种地种菜。
崇兴庵——位于鲁谷村东,现鲁谷大街路南,解放后做过鲁谷小学校址,建筑格局保存较好,已列为石景山区文保单位。该庵坐东朝西,山门石额刻“敕赐护国崇兴庵”七字。内分前后两院,前院正殿三间,鸱吻高耸,云格门窗,藻绘精细。后院正殿三间,建筑完好。因无碑文,无法考证其兴建年代,但从山门石额看,应该是元明时期护国寺的下院,主要功能可能是管理塔院。
地藏庵——在原村子西头,内供地藏菩萨。解放前做过村政府,解放后成为鲁谷粮店。今无存。
姑子坟——位于十院宿舍东墙外。原有一个土围子,笸箩形,内有三个葫芦形小塔,一大二小,砖制,比崇国寺塔院的塔略小。解放后,平整土地时消失。
唐家坟——在鲁村西,现无存。原是清代倭哲家族墓园,有柏树500多株和阳宅,附近有耕地300多亩。又分东坟西坟。东坟有墓30余座,又分小跨栏、大跨栏、南坟、大宝顶、四家坟等。西坟,地近衙门口,历史上叫过什锦庄。
爱新觉罗氏坟地——位于鲁谷大道北岸,由三合土筑成,用以抵抗洪水的冲刷。岸上矗立着高大的牌坊,面向南,上书“爱新觉罗氏茔地”。通常都叫它李家大坟地。因为看坟的姓李,住在紧临坟地的东边,灰色砖瓦房,不少于两进院落,气势宏大。解放后四机部十院占了此地,坟墓迁移。
黄庄地区南荒场——位于原黄庄西南侧,今重聚园以东,北重东厂正北和偏西北,现黄庄中学所在地,约1平方公里。旧时属于黄庄管辖,仅有二三户人家,极为荒凉,是村民放牧大牲口的地方,大雁南飞时多在此落脚。
姜庄子——是黄庄村的附属庄子,位于现吴庄公共汽车站附近。地处奔吴家村、张仪村和西去衙门口的岔口。旧时有安姓和姜姓二户,30来间房屋。姜姓比较家境富裕,据说祖上有人当过一个时期的宛平县官员。1958年,姜家地面被北重厂占地。安姓至今还有1户人家在当地居住。
董家坟——在原姜庄子南面数百米。旧时有一座两三房高的土丘,上有一棵粗壮的大杨树和一户姓董的人家。1958年,该坟丘被平毁。
孙家坟地——位于今莲芳桥北的西侧,有带松林的坟圈儿,上世纪末被平毁。
李家坟地——位于今莲芳桥北的东侧,有带松林的坟圈儿,比孙家坟地略大,上世纪末被平毁。
北沟——在原焦家坟的西北部,是一道北高南低的大沟,解放后被平毁。
小鲁谷——位于原黄庄村西大慈寺北,鲁谷村南,与原鲁谷村比邻,东南面是丰台区的原小瓦窑村。旧时占黄庄村近四分之一,有近10户人家,大部分为张姓,俗称“穷八家”,都住村路北侧。路西直通衙门口、八角、古城,东通石槽和永定路的原枣林村。该地是旧时沟通门头沟、石景山、丰台的必经之路,骆驼队络绎不绝,大车南来北去,隆隆而过。因处于鲁谷村南,面积又小,故名小鲁谷。今成为“远洋山水”社区的一部分。
龙王庙——位于原黄庄村东部的岔路口,一进院,坐东朝西,内供奉龙王和牛头马面神的泥塑彩像,不知建于何时。旧时村民逢旱在此祈雨,把神像请出来晒太阳,还往像上泼水。今无存。
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原黄庄“小鲁谷”的东侧、大慈寺北。坐南朝北,一进院,前有小门楼,左右有东西朝房,后有三间大殿,内供奉关公坐像,周仓执刀,关平捧印,泥塑。旧时成为自卫军8团的团部驻地,解放后成为黄庄小学。旧时村民多去烧香磕头,祈祷平安。旧历的五月,全村行动给关老爷磨刀。
南大寺——即大慈寺。
五道庙——位于原“小鲁谷”,内供奉五道神。旧时村民逢丧事,都去该庙报丧。
三官庙——位于原“小鲁谷”的尽西头,现鲁谷东街过街天桥附近。原建于一个土丘之上,解放前已坍塌,旧时附近村民逢丧事,都去该庙报丧。
供王坟——因黄庄金玉玺和金玉堂看守此坟,也叫金家坟地。位于黄庄以南的苗圃内,规模较大,有两个大坟圈儿和许多大宝顶,还有一片松林和井亭。供王不是王爷,而是姓王名海字子江,传说以做米供发家,而被称为“供王”。他与样式雷、算盘刘一起参与了遵化普祥峪的皇家工程,成为京城豪富。供王坟建于清末,占地两顷,松柏蓊郁。
篱笆圈儿——位于黄庄村东北角,旧有两户人家,一家姓王,另一家姓马,都以种地为生。
上庄地区大尾沟——位于原上庄西南角,今老山东里居民区东侧,是一条南北向大沟,汛期时发挥排水作用。
沟八亩——大尾沟东北侧,沟附近有八亩地。
老山机井——在今老山阴坡摩托车俱乐部北。解放后为浇灌老山阳坡桃林而建,有机房一间,电机为前苏联造的55千瓦功率,建后水量充沛,20世纪70年代干涸。
三义庙——三义庙原位于街东路北,占地有六亩,一进院,前有庙门,门后有两棵巨柏、一棵大梧桐树和青石碑。迎面是巨大的影壁,绕过影壁后,东西两侧各有三间配殿,北面的三间正殿高大轩敞,门上方有黄柏木的“三义庙”匾额,殿内供刘关张塑像,两侧墙上绘有刘关张事迹的壁画。
郭瑮墓——原在老山西北角的丘岗之上,旧时存有驮龙碑一方。郭瑮,清初曾任云贵两省总督,死后康熙皇帝派大臣谕祭。
龙济光墓——位于老山阳坡,现老山汉墓下方。墓坐北朝南,原有龙爪槐等植物和华表、石狮、石供桌、宝顶,现仅余一残破华表。龙济光,字子诚,云南蒙自人,1925年在北京病故。其兄弟龙觐光墓在龙济光墓西侧,今存墓志一方,叙述其在民国四年(1915)代理巡按使,授“临武将军”衔。龙觐光于民国六年(1917)病故。
周家坟——宫门东北侧,为清末名士周进“营葬宛平西郊之老山家茔”。旧时有东西三座坟圈儿,现存柏树林生长茂盛,揭示了旧时的坟地格局。
奶妈子坟——在老山汉墓西南,即宫门所在地。据说是某位王爷为其奶妈建立的坟地,坟圈前有宫门,后有山字型石碑,碑额刻“奶妈子坟”四字,后有砖砌宝顶,现碑埋藏于地下。宫门前,现已建成小型游乐场所。
娘娘庙——娘娘庙,也叫姑子庵,位于村西北,现有遗址。传说该庙香火旺盛一时。
梁王坟——位于村西老山,旧时尚存覆斗形古墓—座,高约8米,人称梁王坟。后经考古发掘,证实为西汉墓。
狐狸洞——原在老山西坡,旧时狐狸作为栖身洞穴,现无存。
下庄地区大铁锅——也叫黑锅底,位于现革命公墓和人民公墓之间的道路北头,八宝山和黑山间的山凹处,是方圆五六十米、一人来深的大坑,雨季积水成潭,附近孩子们多去游泳。但坑底还有三个深坑,疑是旧时的泉井,传说里面有妖精。上世纪末被平毁。门学文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