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婷婷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各级领导干部修养官德人品确立了标准。记得曾看过一部豫剧电影叫《七品芝麻官》,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短短十几字之言,却深刻折射出为官当政的本质核心和基本要求,为我们今天塑造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人品提供了生动的启示。
要有“当好官”的清廉正气。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官?千百年来中国有许多古训,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正气”是领导干部人品的第一“标杆”,是官德的第一标志,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小小的七品知县唐成之所以能以一己之力将草菅人命、不可一世的诰命夫人缉拿归案,靠的就是清正廉洁、不畏权势、一身正气。在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今天,党员领导干部每天都要面对时代,面对权力,面对利益,面对群众,面对诱惑,面对法纪,面对人生,面对监督,我们怎样才能用实际行动处理好这“八个面对”,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我想一要靠清正,就是要用党性党纪约束自己,从小事小节做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真正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为官一任,净化一方。二要靠公正,也就是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当今时代人们评价领导干部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公道不公道。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立,履职之要。一是公正待人,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二是公正用人,坚持实事求事,顶得住用人上的歪风,过得了人情关、说情关,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
要有“勤为民”的务实心气。习总书记曾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告诫党员干部要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克强总理也多次说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一寸胜过说一尺”。“为民”离不开“务实”的作风,再好的主意,不落实等于是空的;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古人云:“好人者人好之,恶人者人恶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也是最讲实际的,他们往往从身边最细小的事来审视我们的工作,体验我们的政策,观察我们的干部,你慵懒、闲散、摆架子,人民必不服、不尊、不爱戴你。但假如你能真正做到为民、务实、勤政,那人民心中的那杆秤自然会向你倾斜。我国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县衙——内乡县衙的三堂有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对联语言通俗,意义深刻,它说明了“官”的重要性,是百姓的依靠,同时指出了“官”的本来身份就是百姓,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被百姓养育,因此有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街道的领导干部,工作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 要胸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 把“造福一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抓铁有印,踏石留痕”的钉钉子精神解决好环境卫生、就业保障、养老助残、信访维权、文化生活等群众身边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要有“敢作主”的担当勇气。领导岗位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为民做主、敢于担当。“做主”决不是当人民的主人,勇于担当也不是独断专行,更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面对人民的期盼,敢于决策,知难而进,不徇私情,不畏权势,公平处事,特别是出了事要有严于责己、勇于负责的勇气。前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心,后有朱镕基“不管前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这都充分说明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 帽”为己做“官”。
特别是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新情况、新问题随时发生,既无现成经验可借鉴,也无法“摸着石头过河”,需要领导干部敢挑战、敢做主、敢担当,甚至于力排众议果断决策。即使有失误也要勇敢面对,主动承担,积极改正。古人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说的就是这个理。
要有“能回家”的豁然大气。人生不全是一帆风顺,做领导干部也不可能万事如意。豁达宽容的胸怀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人品官德,是待人处世的一种美德,也是为官做事的一种境界。因此,新时期的领导干部一是要以豁达宽容的态度看待身边人身边事,以“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胸怀正确处理好认识上的偏差、意见上的分歧、性格上的龃龉、工作上的矛盾。同时,要以淡泊名利的心态正确对待人生的高低起伏,对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名利“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对困难“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外,还要以心底无私的境界正确处理职务的进退留转。能否正确对待进退留转,直接考验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和胸襟气度,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因此,领导干部要坦然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者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退”者要心无旁骛、发挥余热,“留”者要脚踏实地、奋发有为,“转”者要振奋精神、迎接挑战。在这方面“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在江西拖拉机厂下放劳动的“回家”路没有成为理想信念的滑坡路,却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上坡路,这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不正是新时期领党员领导干部最应具备的官德人品吗?
要有“种红薯”的本领底气。电影中的七品芝麻官敢于发出“回家种红薯”的铮铮之言,不仅显示出“舍得一身剐,敢把权贵拉下马”的勇气,也体现出他不仅会“当官”,还懂得农业知识,具备种红薯的本领,即使弃官离职也照样生活的底气。这充分说明当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更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和匹配的能力,进可居庙堂忧民,退亦能在江湖“种薯”。延安时期,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习总书记也指出:“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不能只懂某一门知识,不能只会唱功没有做功,除了本行,其他一无所知”。面对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时代,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一种本领的危机感,不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就会胜利不了工作甚至被时代淘汰。就街道领导干部而言,增强本领不仅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更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的本领,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在做群众工作时才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平得了事、灭得了火,在面对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时,才能不躲避群众、害怕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厌恶群众,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街道基层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类的古人教诲铭记于心,更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 “三严三实”的要求作为检验“官德人品”的重要标尺和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目标,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斯好干部。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