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加强实践锻炼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直至成为堪当重任的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把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岗位去磨练、放到基层一线去历练,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培养方式,体现的是组织的信任与认可。
从当前的年轻干部队伍现状看,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工作经历较单一、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历练。区委针对这一实际,本着真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去经受实践锻炼,在不同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事,更好地把握事业发展规律,更好地锤炼党性作风,在与群众打交道中增进群众感情,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设好“台阶”、铺好“路子”,划定了“石景山路径”。
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让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多“墩苗”,是区委对干部的爱护,也是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意见》提出,新录用年轻干部优先安排到基层一线部门或岗位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明确年轻干部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一般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下一级两个以上岗位的任职经历;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的,还应具备下一级两个以上部门(科室)的任职经历。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基层科级领导岗位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基层工作经历三年以上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过的年轻干部。这一系列政策导向,就是为了让年轻干部更加扎实地“墩苗”成长,尽可能在实践中汲取丰厚滋养,在多岗位锻炼中积蓄力量,为今后更好地承担重任奠定基础。
实践锻炼形式多种多样,区委结合实际,明确了按年度、分批次、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的总体思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路径设计。《意见》提出,对于区直机关基层工作经历不足的年轻干部和基层一线部门岗位任职经历相对单一、需要开阔视野的年轻干部,组织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对于有基层工作经历但较长时间在同一个单位或部门工作、任职经历相对单一的年轻干部,开展跨领域、多部门交流。对于政治上比较成熟、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群众公认度较高的年轻干部,择优提拔使用;对于发展潜力较大但仍需历练的,进一步强化实践锻炼并加以重点关注和培养。这种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路径设计,为更多年轻干部更有针对性地参加实践锻炼提供了空间,为推动年轻干部队伍流动起来、形成“一池活水”开辟了路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把实践锻炼作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路径,让年轻干部在多岗位锻炼中登高望远、常思大局,在基层实践中临溪而行、更接地气,才能真正夯实成长成才基础,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石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