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代表团热烈讨论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12月6日下午,出席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分组认真讨论了牛青山同志代表中共石景山区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事求是总结成绩、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中,增强了石景山自信;在瞄准战略定位、优化顶层设计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石景山蓝图;在立足区域实际、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提供了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石景山答卷,是一个集政治性、战略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好报告,必将成为全区上下坚持党建统领,进一步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端绿色的发展生态,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的行动纲领。
回眸五年历程五大领域成果丰硕
代表们一致认为,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区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区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党的领导明显加强,转型升级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成绩,改革创新成为我区鲜明特色,汇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深度转型胜利走出低谷,步入高端绿色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端绿色的发展生态建设都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成果。五年来的重要成绩,必将在石景山改革发展进程的辉煌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围绕党建统领,耿振虎代表认为,报告开篇重点突出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强调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我区的高端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房之炜、李广隆等代表认为,过去五年石景山狠抓“一把手作表率”工程,开办“主体责任培训班”,组织“基层书记论坛”,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制度,在全市率先组建纪律作风建设巡察组,制定“八个坚决防止”纪律规定,严守“十要十不准”纪律,提出“六严六必”要求等有效举措,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得到了中央巡回督导组和市委专项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们应倍加珍惜,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坚持并发扬光大。
围绕高端绿色发展,吴克瑞代表认为,石景山转型升级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成绩,集中开展3次“亮剑行动”,全面打响“治乱疏解建高端”攻坚战,建成亚洲最大的西北热电中心,实现了以首钢、电厂为代表的百年重工业基地彻底转型,取得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先行优势,投资107亿元实施50件环保实事,实施“西绿东引”工程,建成22条精品大街,建设北京首个、全国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群,加快推进“一轴三园”建设,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等等,回顾过去五年经历令人感慨万千,深感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田利跃代表认为,十一届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肩负起把首都传统重工业区建设成为高端绿色之城的历史使命,创造性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狠抓“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乱”三件大事,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石景山特色的高端绿色发展新路。孟驰、杨文钢代表认为,过去五年,在外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内部首钢涉钢产业全部停产产业空心化的双重压力下,我区在继承和发展CRD战略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培育壮大五大主导产业,区域经济逆势上扬,主要指标快速增长,与2011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增速为全市第一,万元GDP能耗下降68.1%,降幅居全市首位,翔实的数据记录了发展的成绩,最有说服力,非常振奋人心。
围绕改革创新,李文起代表认为,石景山一直是北京市创新发展的标杆,改革创新已成为我区特色鲜明的名片,报告列举多项体制改革、体系创新、管理试点、模式探索等措施和成效,成立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30项重点改革任务实行主管区领导负责制,实施项目清单式管理,推出了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信访代理制改革、党政目标督查考核改革等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取得了一批引领改革前沿的重要成果,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发挥重要的先锋作用。方庆祥、邵立文、乔泽河等代表认为,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难点问题的“金钥匙”,才能破解转型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推动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过去五年,信访代理制改革赋予街道权力,事情协调起来更加便利,缠访闹访大幅下降,街道从对首都功能性质和工作特点规律的把握出发,将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实现今后五年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围绕民主法治,刘国庆、吕君、李富瑞、刘明群等代表认为,这次党代会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次生动实践,报告的起草和修订就是一个广泛调研、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持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和谐有序的政治局面。刘建国代表认为,过去五年,石景山坚持把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最有力的发展保障,形成了“党委有大格局,政府有大作为,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都有大担当,四套班子一起上、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整体合力。刘福利、刘芷等代表认为,“法治石景山”建设在过去五年得到扎实推进,已形成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政法机关公正司法、人民群众懂法守法的良好局面。
围绕民生家园建设,卢满钧、郝彦田代表认为,民生优先是石景山发展的永恒主题,“建设民生家园,增进人民福祉”的思想理念贯穿报告始终,过去五年,我们把民生家园建设作为根本目的,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导航仪”和落脚点,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了区委坚定地走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李红梅、杨玉梅等代表认为,我区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方面的突出变化,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区委区政府为民务实办事的工作作风。亢军代表认为,过去五年,石景山始终把和谐稳定作为最基础的民生,深入推进“平安石景山”建设,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APEC会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确保了社会安全稳定。王亚迅、毛亚静等代表认为,过去五年,区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结合我区实际,加强“高端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济困工程448项,实施便民工程693项,建成92个“六型社区”和69个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启动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取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群众福祉大幅提升,凝聚了民心民力。
绘就发展蓝图 承担两大历史使命
代表们一致认为,未来五年,是石景山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乘势而上、大有作为、成效彰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以党建统领为法宝,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区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目的,进一步建设我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端绿色的发展生态,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夏林茂代表认为,报告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石景山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在总体布局、战略定位、目标任务等方面都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党建统领为核心、以两大生态建设为目标、以“六项建设”和“六方面发展”为举措的总体框架,紧扣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紧密结合石景山的区情实际,为我区建设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指明了方向。岳德顺代表认为,两大生态建设的提出,是从优势和问题中分析得来的,“八个高端体系”建设已深入人心,这是有利的基础,“六项建设”促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形成,是我区实现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有效举措。文献代表认为,政治生态是保障,发展生态是落实,在我区未来“一二六六”的总体框架下,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抓好两大生态建设,要持续发挥好党建统领作用,进一步落实好城市功能定位,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郭鹏代表认为,未来五年,我区的工作思路就是党建统领加两个生态发展,政治生态里包括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六个方面,发展生态里包括了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民生、改革六个方面,就像扁担一样,一肩挑两边、两边都重要。肖平、陈婷婷代表认为,两大生态建设集中在“实”和“新”上做文章,在怎么看、怎么干、怎么改上下功夫,报告体现新的发展思路,符合当前发展趋势,跟全市发展思路很契合,在工作安排上也体现了“新”,例如多规合一,带来很多好处,简化审批程序,提出更高要求。姚茂文代表认为,未来五年工作思路是在认真学习、吃准吃透上级精神,充分结合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石景山区情实际后,进一步细化得出的,是对地区发展大局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高端谋划。宋永红、王永明等代表认为,两大生态建设充分体现了区委对石景山发展定位的科学把握和为北京发展探路先行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必将指引石景山在新起点上再创发展新辉煌。李凤莲代表认为,未来五年是继续推进我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又一个五年,是持续坚持正本清源、励精图治、干事创业的又一个五年,是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实现人民满意的又一个五年。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勾勒出了石景山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杜立明代表认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突出了党建统领核心,街道作为一线战斗实体,工作要更加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群众的期盼切实转化到责任落实上来。高殿亮代表认为,建成两个生态不是简单的年度计划,而是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作为基层企业干部,要正确认识两大生态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认识到建设好政治生态对发展生态的重要性,只有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了,才能为我区高端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宁丽娟、袁立华等代表认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给予了基层党组织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区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党建统领 推动六大建设
代表们一致认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党建统领作为最大法宝、最大战略、最大政绩和最迫切任务, 把正本清源、进一步建设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最重大的时代使命,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作为各项事业成功的前提,把全面从严治党、层层落实主体责任作为最核心的工作主线,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未来五年,要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和统帅,建设一支政治忠诚的干部队伍;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灵魂和前提,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的干部队伍;始终把组织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性环节,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建设一支人民信赖的干部队伍;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命线,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针对政治建设,岳德顺代表认为,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保持理想信念不能放松,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把智慧和汗水奉献到石景山区转型发展中来。赵恩国代表认为,实践证明党建统领确实是最大法宝、最大战略、最大政绩和最迫切任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应继续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针对思想建设,杨举生代表认为,这几年来,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显著且影响深远,不断夯实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尤其是通过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基层延伸、向普通党员拓展,载体不断创新、机制日益完善,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学习型示范组织和品牌,不断提高助推高端绿色发展的能力与水准。赵伟民代表认为,作为军休党委,要把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作为主要工作,把老同志们自身携带的听党话、跟党走、守党规、献余热的红色基因,做好传承和弘扬,让下一代接受充分的正能量教育。王亚迅、杨文钢代表认为,精神家园建设是灵魂工程、是根基建设,党员干部要不断依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修养官德人品、践行“三严三实”座右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家园建设“六要素”服务工作、指导实践,不断以文化建设推动城市发展。周西松代表认为,区委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核心和基础,把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主阵地,把复杂舆情应对作为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这也是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针对政治建设,岳德顺代表认为,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保持理想信念不能放松,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把智慧和汗水奉献到石景山区转型发展中来。赵恩国代表认为,实践证明党建统领确实是最大法宝、最大战略、最大政绩和最迫切任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应继续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针对思想建设,杨举生代表认为,这几年来,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显著且影响深远,不断夯实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尤其是通过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基层延伸、向普通党员拓展,载体不断创新、机制日益完善,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学习型示范组织和品牌,不断提高助推高端绿色发展的能力与水准。赵伟民代表认为,作为军休党委,要把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作为主要工作,把老同志们自身携带的听党话、跟党走、守党规、献余热的红色基因,做好传承和弘扬,让下一代接受充分的正能量教育。王亚迅、杨文钢代表认为,精神家园建设是灵魂工程、是根基建设,党员干部要不断依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修养官德人品、践行“三严三实”座右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家园建设“六要素”服务工作、指导实践,不断以文化建设推动城市发展。周西松代表认为,区委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核心和基础,把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主阵地,把复杂舆情应对作为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这也是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针对组织建设,牛青山代表认为,非公党建是党的工作的重点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要从内容到形式上不断创新,凸显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非公经济党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非公企业党员教育要找到重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在贯彻企业发展战略上,党员应该是模范,发挥正能量。晋秋红代表认为,干部工作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年轻干部要经过实践锻炼获得成长,要通过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的工作磨炼和考察干部,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体系,发挥指挥棒作用。要思考非公企业如何贯彻区域战略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陈亚璐代表认为,“企业办得好,非公党建离不了”,对于非公企业而言,党建提升了非公党员凝聚力,促进了生产经营,党建统领是最大法宝这一说法我很赞同。冯雅男代表认为,在选人用人上,区委以行动破除四唯,建立了干部实绩档案,坚持事业导向、依靠干部实绩,选拔出一批涵盖各年龄层次的领导干部,通过上下挂职、部门交流、提拔年轻同志任职重要岗位,展示了我区的干部培养路径,为两个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耿振虎、宋永红代表认为,区委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党建统领统的是人、是干部,通过党建统领来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用事业导向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活力,为改革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张华代表认为,方针路线确认后,干部队伍起到核心作用,干部队伍建设好,才可以把工作落实到实处,选用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三部曲”,建立良好的组工生态。
针对作风建设,郭鹏、王永明代表认为,要在两个生态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立新功,需要牢牢把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作风建设的核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将“下基层、体民情、办实事”作为常态工作。赵胜云、王刚等代表认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以报告精神为指引,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改进下基层联系群众之风、调查研究之风、现场办公之风、听取社情民意之风,在两个生态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立新功。李凤莲代表认为,党员干部应该争取在和群众的接触中成为他们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为此区里出台了区委委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各级领导帮扶困难群众、党员联系群众等各项制度,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广泛地倾听人民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决心,切实提升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水平。
针对反腐倡廉建设,文献、任世勇代表认为,反腐倡廉是政治生态建设的生命线,要警钟长鸣,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制度设计。胡增殿、关婷婷、要西泽代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四套班子领导主动履职,以上率下的结果,是纪检干部努力争当党内政治生活的“清道夫”和党员政治生命的“守护神”的结果,查处少数腐败分子是保护绝大多数的需要。王建强代表认为,近年来,区委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了“十要十不准”纪律,提出了“六严六必”要求,着力探索完善党内监督的体制和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主体责任办公室,建立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警示教育基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杨丽萍代表认为,报告围绕主线,突出了一个“新”字,把生命线贯穿始终,我们区的反腐倡廉工作,坚持党内纪检监督的新途径、坚持纪检监察机构全覆盖,实现了迈向新台阶,前进一大步,创造新经验的工作目标。郭延续代表认为,全区保持惩治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在国企中特别是领导岗位上确实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逐步形成。
针对制度建设,吴克瑞代表认为,区委始终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民主监督也使政策和决策更全面、更充分、更准确。管党治党,纵向要从严,横向须全面,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各个角度树起规矩藩篱,建立全方位、全领域、全环节的制度体系。宁慧娟代表认为,应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坚持好“三会一课”,发挥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作用,真正使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改善作风的重要途径。佟纪光代表认为,全区始终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内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委的科学化决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王春风、高虹代表认为,全区不断提升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司法公信力持续提高,逐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锁定高端绿色 聚焦六大任务
代表们一致认为,推进高端绿色发展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适应我国进入生态建设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实的干劲,在“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乱”上持续发力,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实现产业升级,建设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京西人文魅力城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和谐平安石景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幸福民生家园;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改革创新特色区,全面推进“八个高端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有山、有水、有城、有业、宜居的高端绿色之城。
围绕预防和治理城市病,牛青山代表认为,治理大城市病需要拿出非常的举措,需要以打歼灭战的态势,需要特别的付出,才能比较好的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实现高端绿色发展的前提是治理城市病;石景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是治理城市病;实现绿色崛起的前提是治理城市病;落实好习总书记2.26视察北京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前提是治理城市病。这一歼灭战城管系统要再思考、再发力、再创奇迹,必须打好、打赢。张瑞龙代表认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离不开环保工作,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保工作相适宜。吴燕代表认为,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以综合的手段加大疏解力度,以高端的定位设计城市作品,以发展的眼光整合各方资源,突出山水优势,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城中有山、城边临水、山水融城的绿色生态城区。姚茂文代表认为,“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乱”是推进我区高端绿色发展战略的三件大事。依法治乱作为我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在2016年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鼓足士气,强化措施,早日取得2017年拆违治乱歼灭战的全面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跟进和对接高端绿色发展规划。
围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郝彦田代表认为,五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的鲜明路径,指明了我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一轴三园”的产业发展格局,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石景山服务”的有力支撑,必将推进我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成。李广隆代表认为,过去五年,区域经济逆势上扬、主要指标快速增长,进入了高端绿色发展期和持续稳定增长期。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经济形势,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向财政收入强区看齐。
围绕文化建设工作,牛青山代表认为,文化工作要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践。文化团体、名人深入社区,使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才能实现高端的文化建设。党委要做好政策支持,加强大众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这一最高端的民生工作。杨文钢代表认为,文化软实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把文化软实力写进党代会的报告,既体现了我区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又表明了区委在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文化引领作用的重视程度。我们要强调文化所蕴涵的巨大潜能,将文化力量不断转化为我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周西松代表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措施,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亓卫东、张勇等代表认为,与群众的新期待相比,目前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报告中对“打造京西文化新名片”的部署,指明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方向。我们要认真领会报告精神,努力创建有特色、上档次、有精神、能感召、凝心聚力的文化新区。吕秀艳代表认为,要把社区作为主要阵地,积极为文化建设搭台,既有效落实文化设施保障,又积极推进品牌化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高端普惠的文化生活体系。
围绕社会治理工作,梁锁生代表认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提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能力上下功夫,要加快推进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有效破解社会重点难点问题。高春玲代表认为,要加强“社区议事”协商工作,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社会公益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的方式,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多元善治中的作用。倪斐远代表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是发展所需、稳定所系。我们要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始终把依法办事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把依法治区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加快建设“法治石景山”,为我区高端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夏鹏程代表认为,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在北京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要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任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做好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促进社区平安、社会稳定,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目标。
围绕民生家园建设,杨浩宇、齐志强等代表纷纷表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街道处于民生工作的最前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思想的关注点、财力的投入点、工作的着力点向民生建设倾斜,大力改善群众房前屋后生活环境,推动民生家园建设。佟纪光代表认为,实现民生家园建设目标,要在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健康服务、惠民服务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为民生家园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保障民生家园建设。毛颖芳、赵红等代表认为,作为一名社区党务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做好社区工作,必须从老百姓的所行所想出发,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增进人民福祉。明常红、关婷婷、李凤莲代表认为,要加强社会救助建设,加大济困工程投入,针对特定人群实施精准帮扶,把雪中送炭的事情做得及时准确到位。王鑫、李秀兰、袁成钧、边东朝等代表一致认为,今后五年,是石景山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非常关键的五年。随着新一轮入学高峰的到来,解决入园难、入学难矛盾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加快布局,努力构建集群化教育发展格局,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同时,要不断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师资力量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田利跃代表认为,要将党建统领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围绕中心抓党建,做好党建促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水平。邵立文、吕三伏、李宗荣代表认为,要充分发挥西部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借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围绕改革创新工作,迟志禹代表认为,近两年我区圆满完成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创新已经成为石景山的鲜明特色。我们应当乘势而上,巩固试点成果,在探索前行中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治理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张帆代表认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关键之一,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大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各类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杨举生代表认为,老街坊居家养老模式,依托养老照料中心,向社区辐射,解决了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等问题,这些改革深化的措施,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