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政协委员分组讨论 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总结成绩催人奋进 迎接挑战造福于民

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一讨论组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区委副书记、区长夏林茂,区九届政协主席吴克瑞,区委常委、副区长肖平参加讨论。

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从七个方面对过去五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明确了今后五年主要任务,提出了2017年政府工作建议,路径清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数据翔实,既切合实际又振奋人心,描绘了全区未来五年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宏伟蓝图。

柴亚洲委员认为,报告非常全面、内容实际,听后令人心潮澎湃。区工商联未来五年一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就多种所有制经济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要求开展工作;二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努力实现驻区民营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党的建设工作全覆盖。

刘东晖委员认为,作为连续四届政协委员,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很有感触,见证了石景山区从依靠首钢、立足首钢、搬迁首钢、“蝶变”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指出了我区高端绿色发展的新方向,建议区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把石景山形象、优势宣传推广出去;二是充分利用区级媒体宣传本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三是充分发挥好街道、社区基层宣传影响力,畅通民意沟通渠道。

冯学彬、钱世崇委员认为,在石景山生活了十几年,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是报告通篇用数据说话,整个报告贯穿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非常接地气;二是对成绩实事求是、对问题毫不避讳,分析透彻;三是作为国企党委书记,真切感受到区政府对企业及员工的保障和服务。

张嫦委员认为,作为金融企业的代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政企联动平台,加强信息共享,继续做大做强我区信贷产业。

王巍委员认为,石景山区在工商、税务等审批部门建立的绿色通道,对企业很有吸引力,已集聚一定规模企业入驻。希望成立集合区内重大产业联盟,打造高端产业论坛;在高端技术产业扶持方面,变资金补贴为购买服务,让更多企业参与到石景山区未来五年建设中去。

前来参加政协讨论的夏林茂区长认真听取了各位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就委员提出的问题逐一认真解答,并表示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

九届政协主席吴克瑞指出,夏林茂区长和肖平副区长参加讨论,回应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政协民主大家庭良好氛围,为新一届政协参政议政开了个好头。从各位委员的发言讨论中,我深深感受到委员们对石景山发展的真情、激情和热情。政协委员们要保持工作热情,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富有朝气,更好地参政议政,为区委、区政府更好地出实招、献良策。

赵浩男 冯高洋整理


聚焦“两大生态”新战略 坚持民生优先绘蓝图

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二讨论组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高度赞扬过去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明未来五年我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前进方向。

高杰委员建议,一是结合北京市对石景山区的未来发展定位及首都西大门所应承载的内涵,进一步明晰未来发展规划;二是结合石景山高端绿色发展战略,确实发挥实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石景山区的经济发展。

韩冰委员认为,区委提出的“八个高端体系”建设符合百姓需求,未来五年发展目标高瞻远瞩、惠及民生,为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明确了行动指南。

李凤芹委员建议,要结合中央工作会议精神,防范金融风险、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在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建设工程中,加强文化建设,借鉴古北水镇的运营模式,打造我区特色小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蒋志谋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数据翔实、目标高远、逻辑性强,“八个高端体系”建设的目标鼓舞人心。建议在城市管理中,加大污染的源头治理,加强对污染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快西部地区的建设进度。

邓文庆委员认为,报告务实、全面、清晰、亲民,有四点感受:一是定位精准,成绩突出,一张蓝图做到底;二是政策向民生倾斜,群众获得感强,社会治理有成效;三是军民关系融洽,共谋发展;四是党建统领、依法行政有成效。

栾伟宏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五个“实”字,一是工作实,实现经济指标有提高;二是经验实,党建统领站位高、立意准;三是内容实,报告总结全面;四是方向实,目标引领性强;五是责任实,强化监察,落实两个责任。

穆丽杰委员建议,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统一服务标准、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依托社会化养老服务供应商联盟,实现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打造智能化、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云平台,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王晓庆委员建议推进农工商公司转型发展。

缪文军委员建议,利用政府网站加大对停车场、停车楼等公共服务信息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区级媒体宣传治乱疏解建高端的具体成效。

张延苓委员建议关注医疗和养老,实现居民健康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

耿卫华委员建议,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制定我区产业发展目录,促进人口疏解调控。

佟齐委员建议,在北辛安、衙门口、模式口改造中,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加强莲石湖日常维护;将国际的文创科技用于区文化中心和博物馆的建设,打造文创精品;强化机关公务员培训,提升专业素质,搭建青年人才培养平台。

李智勇委员建议,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综合功能服务区域建设。

白德骏委员建议,希望政府继续关注清真寺的发展与建设,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

陈石磊、张紫波委员建议,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在引进的企业中,防止输入性案件增长,做到提前预防,切实构建起社会综合治理平台。

前来参加政协讨论的区委常委、副区长田利跃认为,我区全面深度转型胜利走出低谷,进入到高端绿色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治乱疏解建高端成效显著,城市管理体制、信访代理制、经济体制及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成绩喜人。今后五年,区委确定了进一步建设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端绿色的发展生态,初步建设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重点疏解好非首都功能,加快“八个高端体系”的建设。希望新一届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其中,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韩丽荣 肖可心整理


真抓实干成效显著 群策群力高端发展

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三讨论组就政府工作报告开展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定位准确、切合实际,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内容,明确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一篇实事求是的好报告。

李元涛委员认为,报告内容很亲切、很实在、很深刻,从数据、指标、增速上,充分表明了我区已经胜利走出首钢搬迁的经济低谷,进入全面深度转型的发展时期。几年来,我区围绕“转型”这一主题,在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了高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向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同时,报告中也明确了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未来五年任务艰巨,作为政协委员,要充分利用参政议政平台,认真履职、建言献策,继续围绕民生、交通、生态、养老等问题,发挥职能作用,为石景山区实现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徐境委员认为,报告内容翔实。回顾过去五年,石景山取得了较快发展,展望未来五年,石景山拥有远大目标。结合2017年工作建议,将全力支持石景山经济社会发展,也希望区委、区政府能够继续给予支持帮助,共同积累智慧产业财富,发挥高端化人才优势,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刘循序委员认为,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景山企业,公司发展中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今后工作中,一是认真学习报告内容,领会报告精神;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党员服务管理规范化;三是建议从“双创”的角度入手,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小微企业人才保障等工作,实现互惠互利、双向服务。

李少非委员认为,报告体现了“高”和“绿”两个主要特点,“高”是“八个高端体系”建设;“绿”是绿色生态建设。作为在石景山区高端转型发展中引进的公司,这几年切身感受到石景山的发展变化。生产总值增长、GDP能耗下降、实现总量翻番等大量数据说明了石景山区取得的成效。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二是加强委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在治理环境污染、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中发挥集体优势,凝聚智慧,促进发展;三是以冬奥组委进驻石景山区为契机,借助有山有水的自然条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形成像“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这类具有标志性的石景山体育赛事品牌。

孙道银委员认为,报告充分体现了区政府在民生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作为石景山发展的受惠者,希望今后的惠民工程能够实现量到质的转变,在文化、体育等设施覆盖率实现100%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利用率,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前来参加政协讨论的夏林茂区长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了区委工作报告的精神。石景山区一直以来拥有许多较好的资源,近年来高速的经济发展也给我区创造了更好的环境。面对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八个高端体系”建设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五大产业,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技术密集、优势突出的经济结构。要强化科技研发转化、科技创新服务、高端人才创业等功能,促进新兴企业助推石景山区发展。要借助冬奥组委进驻石景山的机遇,优化地区规划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公共文化、医疗健康等一批民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要加强“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凝聚智慧、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石景山人员总体素质水平。

吴克瑞指出,这次会议给新一届政协工作开了好头,我充分体会到委员们对石景山发展的热情、真情、激情,深受启发、备受鼓舞。互动式的讨论方式充分体现出民主大家庭带来的和谐氛围,委员们的发言充分体现了政协在汇聚人才、广集智慧上的优势,交流讨论对委员们拓宽知识面、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这次会后,委员们继续保持热情、加强沟通,多参与政协组织的活动,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为石景山区域经济发展出实招、献良策,也使政协工作更有朝气、有活力、有成效。

曲彤凌 侯璐璐整理


励精图治结硕果 锐意进取求实效

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四讨论组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数据翔实、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区政府五年来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为石景山未来谋划了一幅环境优美、宜居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李鸿泓委员认为,区政协委员曾几次到石景山中医医院调研,充分感受到政协民主监督的力量,增强了作为政协委员的使命感。作为医药界的工作代表,全力支持赞同健康石景山的发展理念,同时对于报告中提出的建成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健康石景山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做深”,力争实现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管理100%全覆盖;二是“做高”,建立具有石景山特色的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做宽”,增加对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投入,建立中医药博物馆、西部医院物流中心等。立足西部,紧扣高端绿色发展定位,将中医药事业整体带动起来。

金向东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令人振奋,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了亮点,承载着全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展现了石景山区高端绿色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要紧抓北京举办冬奥会的重大机遇,做好筹划准备工作。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打造冬季体育运动特色城区和国际体育交流重点城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100%全覆盖。

柏静、张绪东委员认为,过去五年,我区谋大事,干实事,重实效,成绩显著;今后五年,目标明确,任务艰巨。建议一是希望进一步关注红十字会工作,发动区属企业广泛参与慈善募捐活动;二是希望通过政协平台,加强对应急救护知识相关的培训,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建立健全景区的应急救护体系,增设可移动式的红十字救护站。

林乐光、王琴音委员认为,石景山区在过去的五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百姓生活便利、安居乐业。作为教育界人士,积极响应我区提倡的“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教育集群化发展格局。同时,建议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力度、投入力度、支持力度和改革力度,推动教师资源的配置及培养。

王昆、王明刚、刘铁军委员认为,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经济转型好、发展快、载体多、总体形势令人振奋。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将心沉下去,真正贴近民生,建好言,献好策。

刘莹、管娜委员建议,一是要关注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校企结合;二是要关注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前来参加政协讨论的副区长左小兵参加了第四小组的讨论,并建议:一是了解区情。希望委员要加强对政策理论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类调研、协商、培训等活动,及时了解与掌握区情民意;二是抓住重点。围绕“八个高端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民生问题、改革创新与精细化管理五个方面内容,多提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借势借力。开展工作时,要注重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四是注重成效。提案要体现石景山特色,关注成果转化。

贺晶 于宁整理

同心同德科学发展 求真务实深度转型


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五讨论组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认为报告内容全面、数据翔实、亮点突出,2017年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新规划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王传东委员认为,报告催人奋进,在谋大局建高端、重民生促发展、强创新促改革方面非常重视,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建议在今后工作中,一是在创新创业方面,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通过规划设计,利用我区现有资源,借鉴海淀“创业大街”模式,促进创业创新集群化发展;二是在“八个高端体系”建设规划中,多一些量化指标,有利于目标更好的完成;三是在高端人才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应注重融合驻区单位,促进高端人才交流,在文化建设方面实现共建共享。

刘威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体现了“快”、“高”、“实”三个特点,“快”即经济发展增速快;“高”即高端绿色发展的定位高;“实”即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实。建议一是关注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引流”效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做好留住企业的工作;二是在我区北辛安棚户区改造工作中,要在做好征收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回迁房以及学校、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推进北辛安棚户区改造工作。

丁利霞委员建议,在我区工程建设中,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在年初计划中列出明确的工期时间表,实时发布工程进度表,年底按照计划进行年终考核,促进工程按期完成。

马岩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细致、定位清晰、目标明确,许多改革创新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从报告中的数据来看,区委、区政府对养老、民生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我区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在今后养老工作上要紧跟北京市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改革工作的步伐。

谷雪彦、胡卓群、邓国花等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用数据说话,对我区目前所处的形势和位置做出了正确分析和准确定位,与北京市总规划步调一致,充分体现石景山特色。部署2017年工作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们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将立足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为民服务、助推发展贯穿始终,为推进我区高端绿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前来参加政协讨论的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郭鹏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成绩可圈可点,过去五年我区成功从以重工业为主导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转型。在未来五年工作中,我们要围绕党建统领、改革创新、依法治区、改善民生、建设“两个生态”目标等方面,积极建好言献好策,使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为我区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陈福龙 李洁整理


共建共治共谋发展 宜居宜业宜创新篇

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六讨论组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认真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 报告回顾工作、总结经验、正视不足,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区政府围绕“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建设“八个高端体系”,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工作成效显著,为推动我区全面深度转型胜利走出低谷,进入到高端绿色发展阶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展示了区政府坚持主动作为、履职为民的工作态度。

于秀云委员认为,过去五年是我区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绩、重大突破的五年。报告中多次提到民生,展现了区政府以人民幸福为首要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民生家园建设,使居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成为我区转型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未来五年工作目标明确,建议在落实西部旅游发展规划中,扩大莲石湖景区的影响力,打造永定河历史文化名片,让莲石湖景区见山、见水、更见浓浓乡情。在建设“长安金轴”的过程中,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发展新的业态,提高“长安金轴”的含金量。在建设精品街区的过程中,要提升街区的物质载体,更要提升街区的文化品位,注重文化灵魂的展现。

杨淑红委员认为,过去五年中各产业的增幅数据令人感到振奋,尤其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万元GDP能耗降幅均居全市首位。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方向明确,实事求是,具有可行性,为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提出提案上指出了方向。建议委员多关注我区的环境治理工作,为建设绿色石景山作出贡献。

迟虹、李海英委员建议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在文化旅游项目的培育、产业的扶持上给予政策支持,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反哺我区经济。加强我区的文化名片建设,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链,建造国际旅游体验区,增加我区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发挥规划龙头引领作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迟虹委员还建议加强政府部门间科级干部交流锻炼,有助于拓宽知识体系,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

释法柱委员建议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共同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设绿色石景山。李平委员建议加强莲石湖旅游项目的后续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永定河历史文化,建设永定河滨水生态画廊。许金魁委员建议,打造石景山区域文化,要加强对群众文化意识的培养,盘活文化资源、留住文化根源,提升文化品质。

夏阳委员认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亿元,比2011年提高43.4%,年均增长7.5%,变化喜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建议关注老首钢小区的民生家园建设,尤其注重协调首钢物业公司,加强沟通,可选取一个社区进行试点,逐渐推进,使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在打造精品街区的同时,注重整体的提升,使全体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白鸿委员认为,必须把依法治区作为基本方略,以法律为准则,教育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对法律有敬畏心,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法治政府。

于士明委员认为,报告中建设高端普惠的文化生活体系,打造“六聚石景山”品牌,提法全面。建议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提高所举办活动的传播力、影响力。

王颖 李建泉整理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