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我区全面深度转型 高端绿色发展

2010年,石景山区获批“十二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市区两级政府努力推动下,石景山区勇于探索、创新思路,努力培育和壮大新兴服务业态,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有效弥补了首钢搬迁调整所带来的经济缺口,试点区由传统的“城区老工业基地”加速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生态新区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成绩显著,试点建设成效明显。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37个试点地区中,认定北京市石景山区等10个试点作为“十二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并将向全国推广试点改革经验。


一、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一)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贡献明显提高,助推全区经济走出低谷

“十二五”期间,石景山服务业年均增长11.3%,高出GDP年均增速3.5个百分点。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0.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88.2亿元,占GDP比重67%,较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15年,试点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1亿元,服务业实现入区税收38.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3%,成为推动区级税收增长的主力军。服务业不仅解决了首钢搬迁留下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而且有效弥补了其所带来的经济缺口,服务业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升级

加快技术进步、新商业模式在服务业的渗透和运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全区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建立全国第一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引进企业30余家,石景山区成功跻身互联网金融高地行列。游戏动漫产业产值占北京市2/3,占全国1/7,动漫游戏、互联网视频服务等数字媒体领域优势突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等业态不断衍生,成功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成立北京商业保理协会,现已聚集企业近50家,石景山区成为北京市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摇篮。

(三)消费型服务日趋活跃,支撑作用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发展

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度明显提高。2015年石景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较2010年增长63%,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试点期间,生活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住宿和餐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年均增速6.6%;商业服务业快速壮大,批发和零售产业年均增速14%,万达广场、喜隆多等大型商场超市的区域支撑作用强化,建成近60万平米的京西商务中心,重点引进以金融、购物、娱乐、文化于一体的高端商业体系,京西商圈辐射效应明显增强。

(四)服务业带动能力强,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区域发展环境显著提升

试点期间, 石景山区以年均1.1%的常住人口增长,实现了年均7.8%的GDP增速,以较低的人口增速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比重近70%,吸纳区域就业的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服务业以16%的能源消耗贡献了全区67%的经济总量,为全区节能降耗作出重要贡献。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5年,全区绿化覆盖率51.3%,位居城六区首位。建成的京西商务中心成为北京首个、全国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群,北京保险产业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规划都达到了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新首钢园区还成为全国首个C40正气侯项目,成为高端绿色崛起的示范基地。

图“十二五”时期石景山区重点经济指标

二、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领,政策护航,通过重塑定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

2011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石景山在内的北京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首钢搬迁调整实际情况,北京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为试点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落实北京市有关要求,石景山区先后出台了《加快试点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创业石景山”启航工程》、《石景山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着力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实现产业体系由重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二)存量提升,增量优选,加快培育高端服务业为特色的新型主导产业

试点期间,石景山区五大高端服务业发展迅速,高端服务业占全区服务业比重达到了70%以上。2015年,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603亿元,对区级税收贡献率28%,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集聚文化创意企业5000多家,实现总收入330亿元,年均增速超20%,文化创意成为核心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特征凸显,电子信息和高技术服务业占到了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的近70%,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占到30%左右,中关村石景山园成为全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京西古道、永定河母亲河及老工业区等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旅游活动品牌,旅游休闲产业与金融、文化创意等实现融合发展。

(三)优化空间,引育结合,打造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通过打造“一轴三园”发展格局,形成一批优质载体,助推石景山区高端产业不断集聚发展。“长安金轴”产业格局初步显现,聚集龙头金融机构160余家,形成了以银河商务区为中心的总部金融功能区,以盛景国际广场为中心的产业孵化培育区和以新首钢为中心的金融服务拓展区。北京保险产业园创新引领作用显现,已入驻保险机构14家,累计实现税收6亿元,寿险、财险总部、保险资管等机构不断集聚。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加速,冬奥组委会落户园区,园区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关村石景山园以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融合为特色发展迅速,2015年园区地均、人均产业集中度全年分别达到95亿元/平方公里、207万元/人和56%,位居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前列。

(四)疏解低端,管控结合,营造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布《石景山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实施“治乱疏解建高端”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绿色生态环保建设,全面落实“十二五”时期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启动“无煤区”建设,实施公共绿地改造工程,加快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全力推进“西绿东引”景观提升工程。强化城市管理创新,开展区域智能交通建设,实现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区过渡带、居民小区等管理不留死角盲区,创造绿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进大批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石景山创新平台”建设,链接全球创业创新资源,不断壮大骨干创新企业。制定“146”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和“1+4”政策体系,构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依托“创业公社”等人才基地,聚集高端创新人才。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区文化中心项目,深入挖掘京西文化底蕴,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推进八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改革举措

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助力京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市场准入的便利化和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聚焦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完成12家农工商公司改制。探索服务业统计体系创新,建设“一库三平台”的现代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引导服务业创新发展。围绕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实施老工业区系列改革,有力保障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顺利开展。

冬奥组委办公地·西十筒仓

京西商务中心西区商业金融项目(效果图)

三、石景山区“十三五”时期工作展望

“十二五”期间,石景山试点建设成效明显,各项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发展积累的势能正持续释放。

“十三五”是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服务业成为激活市场、推进调结构和转方式的重要因素。石景山区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按照“全面深度转型 高端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把服务业高端绿色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促进主导产业培育,深入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形象和政府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