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全面部署 密切协同 全力打好我区防汛工作攻坚战


为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防总和北京市防汛指挥部指示要求,石景山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全面部署防汛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多方协同密切配合,积极主动打好今年防汛工作的主动仗和攻坚战。


全面部署 明确防汛工作重点


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按照市防汛指挥部要求,区防汛指挥部积极主动而为,成立防汛机构,召开全区防汛工作会全面部署防汛工作,明确防汛工作重点。按照“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全面提升我区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保障水平。

根据我区雨情、汛情特点,结合防汛工作实际,确定我区今年防汛工作重点为:保障麻峪、衙门口、梁公庵等重点平房区汛期安全;保障北辛安等棚改区部分零散住户人员、应急转移过程中老弱病残等重点人员的安全;做好永定河石景山段左岸堤防、莲石湖公园、中小河道和南马场水库的防洪防灾工作;做好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区、山区道路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雨天城市道路交通保障工作;做好在施工地及全区人防工事汛期安全工作;做好陆军总部、中部战区和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周边的重要部位汛期安全。

我区召开防汛工作会

未雨绸缪 严格落实防汛准备工作


(一)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下发《关于落实2017年防汛责任制的通知》(石政汛〔2017〕1号),进一步完善以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属地负责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体系,层层签订防汛责任书,一级抓一级,责任落实到人,实现防汛责任制全覆盖;住房城乡建设委要做好城镇房屋安全度汛工作;交通部门指导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度汛工作;国土分局要加强对全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治工作;旅游委要加强旅游景区人员的安全度汛工作;民政局要做好洪涝灾害救助工作。各街道办事处(鲁谷社区)应着重强化属地责任,特别是针对辖区内防汛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如内涝易发平房地区,应逐一落实防汛责任,做好汛前准备和汛期保障,针对雨水口阻塞导致积水问题,倡导、动员社会单位承担雨水箅子以上部位的日常保护和雨中清理。全区其它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河长制工作方案,把辖区内的防汛工作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不断推进中小河道汛期的责任制落实。

(二)严格执行防汛预案落实。区防汛指挥部组织各相关单位修订完善各项防汛应急预案,细化应急响应措施,明确值守、巡查和抢险流程,加强应急处置人员及物资的配备,特别是对永定河、南马场水库、中小河道等防汛重点部位专项防汛预案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实现防汛重要部位预案全覆盖。

(三)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目前,全区共落实各类水泵193台,发电机32台,其中区防汛仓库储备水泵55台、发电机11台,并储备有大型作业灯具39台,救生衣2806件,编织袋12.7万条及其他各类防汛物资,用于应对各类防汛突发事件。

(四)加强防汛队伍建设。今年我区防汛抢险队伍总人数5438人。其中,市政道路、应急排水、房屋修缮、消防等专业抢险队伍963人;驻地部队抢险队伍1040人;其他抢险队伍3435人。其中,区属应急抢险队伍主要包括由区市政所40人组成的市政水毁工程抢险队;由武警石景山支队100人(极端天气下可出动400人)和区消防支队315人组成的城市防汛应急抢险队;由首钢实业公司380人组成的首钢防汛应急抢险队。并将石景山蓝天救援队纳入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力量。

(五)严格落实防汛避险措施。针对道路积滞水点,制定应对方案,当积水达到27公分时,由交管部门实施双向断路,同时设置警示牌、隔离墩等,防止车辆误入积水区;针对重点平房区,由武警十四支队组成的城市防汛应急抢险队和各街道(鲁谷社区)分指抢险队,加强平房区抢险力量,并依托附近学校设立8个临时应急避险场所,用于平房区居民的就近临时安置;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消隐,对于暂时无法进行消隐的区域,由国土部门和街道做好专项预案,定时巡查,设立警示牌,发放明白卡,根据预警及时疏散附近居民,全力做好汛期应对工作。

(六)严格落实汛期值守制度。进入汛期后,各相关单位严格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执行各类信息报送制度。区防汛办利用800兆电台等通讯手段,严格督查各防汛指挥部制度执行情况,确保防汛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科学性。

防汛宣传

整治攻坚 全面推进中小河道治理

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工程(隆恩寺沟治理工程、潭峪沟治理工程)收尾工作已于汛前完成。第三、四阶段治理工程正在全面施工中。高井沟治理工程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已完成形象进度约85%;黑石头沟治理工程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已完成形象进度约85%;八大处沟治理工程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已完成形象进度约60%。各在施工地严格落实安全度汛预案,确保汛期内工程安全、行洪畅通。


多方协同 有效提升防汛应急能力


(一)强化提高指挥决策能力。建立完善“1+3+9+27”的防汛指挥机制。即1个区级防汛指挥部、3个防汛专项指挥部、9个街道分指挥部和27个部门防汛指挥部。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指挥体系和重点部位防汛指挥机构。和排水集团四分公司一同成立道路排水保障联合分指挥部,为四分公司提供实时雨量测量数据,实现与我区部分视频系统的信息共享。同时,区防汛办也充分利用四分公司的信息化资源,完善指挥协调联动机制,增强道路防汛保障能力及降雨期间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二)不断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区防汛办联合区气象局,已设立10个雨量观测点,基本实现全区雨情的实时掌握,提高了防汛预报预警水平。不断拓展预报预警发布渠道。我区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由原来的电话、电视、短信、传真4种,经与气象局、广电中心等多方协调拓展为集显示屏、大喇叭、微博、微信、邮件、网格、手机APP、报纸等11种发布渠道,服务于防汛决策指挥、应急响应及社会动员工作。

(三)大力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利用区广电中心等部门资源优势,向广大市民、游客、学生滚动播放防汛安全短片;组织分指和相关部门结合上汛日、主汛期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宣传,向居民开展防汛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采取横幅、展板、宣传画册和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以及运用新媒体技术做好防汛宣传工作,强化防汛安全知识,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的防汛减灾意识。继续推进雨水口“门前双包”,落实双包单位,明确工作要求,引导社会单位主动参与防汛工作。

市防办检查麻峪防汛分指挥部建设情况


主动梳理 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组织各防汛分指挥部在汛前、汛中对在建工地、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地下空间、低洼路段、水库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开展安全度汛隐患排查,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及时整改。目前已完成21条道路2273个雨水口改造工程,雕塑园中街、八宝山南段的更新改造任务;稳步推进陆军总部西侧石门路积滞水点等8处积水点改造工程、模式口西里等4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工。对于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或尚不具备施工条件的防汛薄弱环节,严格落实非工程措施,消除防汛隐患。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