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奋斗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北京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奥组委入驻首钢,为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北京“一个目标、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抓住石景山区服务保障北京冬奥组委和首钢打造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的重要契机,以建设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以推进冰雪体育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推进“八个高端体系”中冬奥冰雪领域重点任务为路径,我区通过打造5大任务,10大工程,大力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冰雪产业发展、冰雪文化推广、体育事业繁荣,努力将石景山区打造成为“冬季体育运动特色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和“国际体育文化交流集聚区”。
五大任务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提升竞技冰雪运动水平,着力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加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
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服务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区核心服务功能,通过建设高端、优化交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等措施服务保障冬奥会。1.高标准建设冬奥组委办公驻地;2.统筹推进周边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4.力促疏解提升城市景观风貌。
加快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培育奥运经济新增长点
充分利用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政策,以“冰雪+”为助力,推动冰雪产业与五大主导产业以及健康养老、运动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冰雪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加快推动冰雪健身休闲业;2.积极培育冰雪竞技表演业;3.创新发展冰雪中介服务业;4.建设冰雪装备交易展示中心。
大力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扩大冰雪产品和服务供给
加快推动室内外冰雪设施建设,以各级各类冰上场地设施和嬉雪场地为依托,构建分布合理的冰雪场地设施服务网点。1.合理布局冰雪运动场地;2.规范场地设施建设管理;3.创新冰雪设施运营服务。
推广全民冰雪健身活动打造冰雪文化特色品牌
以“全民健身迎冬奥、快乐冰雪圆梦想”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冰雪健身运动和冰雪特色活动,以推进“一区一品”品牌冰雪活动和青少年冰雪运动为重点,扩大冰雪运动覆盖面,构建冰雪健身服务体系。1.广泛开展群众冰雪健身活动;2.扩大青少年冰雪运动覆盖面;3.构建群众冰雪健身服务体系;4.宣传推广冬奥冰雪体育文化。
提升冬季竞技运动水平拓展国际体育交流合作
以北京承办冬奥会和冬奥组委入驻我区为契机,利用多方资源,结合区域实际,通过科学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冰雪运动竞技专业队伍建设,创新冰雪运动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扩大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1.整合竞技冰雪运动优势资源;2.加大竞技冰雪运动队伍建设;3.加强竞技体育国际合作交流。
十大重点工程
冬奥组委驻地及周边配套保障工程
按照“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办奥的理念,全方位做好冬奥组委驻地的服务与保障工作。到2022年,苹果园交通枢纽、轨道交通S1线、M6线、丰沙线入地、苹果园220KV变电站等重点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北辛安棚户区改造、衙门口棚户区改造等环境整治项目基本完工,全区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首钢厂区内水环境治理、污染土治理取得成效,冬奥组委办公驻地生态环境大幅提升。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
围绕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加快建设冬奥广场相关项目建设,到2022年完善全部冬奥核心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利用首钢老工业区存量资源,围绕群明湖和石景山,建设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雪橇、雪车训练场馆,保障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项目11支国家队训练场地训练需求。同步推动石景山改造提升、首钢高炉工业遗迹改造、城市织补创新工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实现奥运遗产与工业遗存的文化融合发展。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体育产业基金,支持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建设、国际大型体育品牌赛事举办、冰雪运动项目推广、奥运文化传播及体育创意产业培育。
冬奥体育生活化社区示范工程
依托石景山体育中心、莲石湖公园、雕塑公园以及各街道文化广场,组织冰雪嘉年华主题系列群众冰雪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冰雪活动不少于20项。冰雪运动人口显著增加,群众冰雪体育快速普及,全区参与冰雪运动及冰雪活动的人口达到50%。打造1~2个示范性冬奥体育生活化社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满足群众的冰雪健身需求。全年至少开展10场冬奥知识进公园、进社区的巡回展示体验活动。
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工程
到2022年,全区中小学校广泛普及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覆盖率达到100%。编发冰雪运动知识学生普及读本,制作冰雪运动宣传片,开展冰雪运动知识竞赛,广泛普及冰雪活动知识和技能。鼓励引导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寒假期间举办体育冬令营活动,大力扶持区级青少年冰球联赛,适时举办全区青少年速度滑冰、冰壶比赛,提高青少年参与率。在全区按8个学区分批次建设8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在全区东、中、西不同区域分别建设3个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
双创冰雪产业驱动工程
鼓励冰雪产业企业与现代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企业跨界融合,联合推进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形成冰雪运动专项领域1~2个龙头企业。借助冬奥会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扶持一批优秀“双创”冰雪小微企业,到2022年引入3~4家国内外一流冰雪体育企业。重点支持华录百纳、搜狐畅游等文创企业参与冬奥经济,在赛事转播、体育传媒、专业服务等领域环节形成领先优势。支持智能体育发展,鼓励运用VR/AR等新技术开展赛事直播、冰雪项目模拟训练、大众健身体验等助力冬奥。依托中关村石景山园,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区,实现1~2项新技术在冰雪运动和冬奥会上的应用。
冰雪运动消费提升工程
激发大众冰雪运动热情,提升冰雪消费档次,建设2~3个冰雪运动装备专业卖场。结合模式口特色小镇打造,挖掘西山、永定河、八大处山水文化资源,培育1~2条特色京郊冰雪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以冬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体育旅游和文化创意项目,筹划组织世界冰雪旅游节和国际冰雪文化展示活动,打造区域旅游文化品牌,培育消费人群,逐步形成健康稳定的冰雪体育休闲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及文化旅游市场。
冬奥冰雪文化推广工程
积极打造以西山、永定河、首钢老工业区为背景的品牌冰雪文化主题活动,支持具备条件的单位广泛举办冰雪赛事活动,丰富奥运冰雪文化产品,加强冰雪文化交流。将学校、社区作为冬奥冰雪文化的重点宣传阵地,组织冬奥推广示范单位评选,开展常态化、特色化的冬奥及冰雪运动宣传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热爱冬奥、热爱冰雪、积极健身的运动习惯和消费观念。编制《石景山区群众冰雪运动科学健身指导手册》,研究成立区级冰雪运动协会等体育社团,扶持冰雪组织,培训冰雪志愿者,加强冰雪项目科学健身指导。
冰雪城区景观风貌提升工程
围绕冬奥冰雪特色主题,建立完善的城市标识系统,到2022年打造10条奥运特色精品大街,建设5个奥运主题典范社区。充分挖掘奥运元素和京西文化特色元素,确立石景山特色的城市建设标识体系,统筹设计公共界面标志物、标志图案、标志色、标牌等城市标识,设计系列城市宣传口号、标语,打造城特色标识体系。借助首都重大国际盛会和节庆活动,宣传奥运石景山形象,扩大石景山高端绿色城市品牌知名度。
京津冀国际冰雪交流工程
依托冬奥组委深化与延庆、张家口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继续加强与唐山、保定等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定期组织有关奥运冰雪活动的交流活动,举办京津冀冰雪合作交流活动每年至少1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冰雪体育对外交流渠道,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国际冰雪体育组织和企业落户石景山,联合开展体育专业培训与教育。推进与周边地区的体育合作,组建京津冀冰雪体育战略联盟。
冬奥冰雪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以在京体育类高校、区内院校为平台,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首钢工学院、黄庄职高等学校,研究增设冰雪相关专业,打造冰雪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借助AST欧悦冰雪的沟通平台,引导本区院校与奥地利冰雪培训机构深化合作,建立青少年冰雪教育基地和国际冰雪产业人才交流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冰雪俱乐部、训练营,培养冰雪运动人才,发展冰雪运动社会指导员不少于1000人,冰雪志愿者不少于2000人,培养出5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本版文字:石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