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舆情资源详情

科学家初步解读癌细胞扩散之谜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 对癌症患者来说,癌细胞开始在全身扩散(即转移)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恐慌的病情转折点。最近,科学家对这个谜一般的过程给出了新的解读。

科学家指出,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

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称作“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

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随着转移的发展,它挤走了正常的细胞,破坏了器官的功能,最后足以致命。

那么为什么癌症细胞会向特定的组织器官转移呢?比如,乳腺癌会转移到脑部、肝脏、骨和肺部,前列腺癌常转移到骨,而大肠癌往往转移到肝脏。科学家指出,这是因为靶器官的一些细胞“叛变”,为癌细胞扩散创造了有利的“微环境”,这既涉及组织内的正常细胞,也涉及在体内巡逻的免疫细胞。

例如,有证据表明巨噬细胞这种白细胞可能会帮助癌细胞定植。人们一度认为,在发生癌细胞转移的地方之所以会发现大量巨噬细胞,是因为巨噬细胞在与癌细胞作战。但现在人们认为,这些巨噬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癌细胞的扩散。据信,还有一些正常细胞能生成令靶器官的细胞结构变得松散的酶,为癌细胞的扩散创造空间。

有些研究者在“微环境”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考察基因组成中哪些差异使有些癌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癌细胞转移。这项研究最终可能促成一种简单的血液测试法,通过这种测试可以预测谁更可能发生癌转移,最终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转移风险更大的人将得到更积极的治疗,不太可能转移的人则可避免不必要的、对身体有害的治疗。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