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是第16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保健”。其宗旨是促进认识罹患糖尿病或有患糖尿病危险的每一个人应该享有可获得的优质教育、预防和治疗。
世界糖尿病日的由来
世界糖尿病日(WorldDiabetesDay,WD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联盟(IDF)于1991年联合发起的,旨在唤起政府、媒体及公众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共同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承担起各自负的宣传活动。自建立以来,它不断成长壮大,现已引起了全世界约35亿人的关注,包括政府工作者、医务人员、新闻媒体等,当然还有糖尿病患者自己。
历史上著名的加拿大糖尿病专家班亭,是第一个把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患儿的医生,也因此挽救了这个患儿的生命。为了缅怀班亭的功绩,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决定把他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
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8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很可能到2030年将翻番一倍以上。2005年,估计有110万人死于糖尿病。几乎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几乎半数的糖尿病死亡发生于70岁以下的人;55%的糖尿病死亡发生于妇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未来10年内,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糖尿病死亡将增加50%以上。最为显著的是,预测在2006年至2015年期间,中高收入国家的糖尿病死亡将增加80%以上。
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患病率约为5.5%,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从<3%的低患病率国家,迅速跨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率(3%~10%)国家行列。今后的三四十年中,我国正面临着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危险,如不立即行动起来.积极预防,在不远的将来,糖尿病病人总数将超过1亿,那将是一个可怕的情景。
到了2025年,75%的糖尿病患者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不少人担心,城市化以及文化和社会的高速变革,可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因素。目前,糖尿病有扩大化和年轻化的倾向,因而危害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大。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原因
我国目前具备了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以下5方面。
1、中国人实际上是一个容易得糖尿病的种族。我国过去糖尿病病人少,是因为缺乏环境因素。解放前,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难,这就促使人体内逐渐产生了一种善于储存能量,以度荒年的所谓“节约基因”。解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种基因就成为一种有害之物,使人易于发胖,甚至得糖尿病。而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得上就难以治愈,所以糖尿病病人有增无减,迅速增多。
2、经济状况明显好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已逐渐进入小康社会的行列,绝大多数人已不愁温饱,很多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具备了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条件。
3、人平均寿命的延长。解放以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30余岁增至70余岁。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造成老年性疾病发生率的迅速增加。老年性疾病就包括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老年性骨质疏松和老年性痴呆等。
4、检测手段的提高。周围糖尿病人多了,部分人群中对糖尿病的警惕有所增强,而化验检查方法也在逐渐改进,发现糖尿病已成为简单易行之事。这使许多原来不知情的糖尿病病人走到了明处。
5、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大多数人还缺乏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只知道吃好、穿好、住好,就是没注意自我保健好。他们过着高热量、低运动量、快节奏的生活,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的大量出现。
糖尿病带来什么样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卫生保健系统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今后10年(2006-2015年)内,仅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中国就将损失预计的国民收入5580亿美元。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提供的专题研究报告,我国每年糖尿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833亿元。对一些高发地区来说,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大于所谓的“世纪瘟疫艾滋病”。
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各种差异特征
1、地域差异。①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②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
2、城乡差别。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县乡、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
3、性别差异。调查显示,男女两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患病率之比接近1:1。
4、年龄差异。卫生部一项20-70岁年龄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到11%以上,50至60岁人群患病率达到6.8%,平均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40岁至50岁人群平均患病率为3.1%,相当于各年龄组的平均水平,也说明当前中年人群日益成为糖尿病的一大群体;
5、文化程度差异。1999年我国中原晋冀鲁豫四省区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考虑年龄差别,随机抽取的居民样本中,文化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文盲居民的患病率最高。
6、职业差异。调查表明,我国居民中,家庭妇女糖尿病人最多,患病率为6.77%,其次为行政干部和个体户、工商人员,患病率分别为3.54%和2.97%,而科、医、教人士患病率并不高,与工人、农民相差不大,患病率在2.5%左右。
开展健康教育积极防治糖尿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力劳动的减少,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有逐渐攀升之势。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其疾病本身,更在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质量的罪魁祸首。但是糖尿病又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只要及早发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如若听之任之,任由各种并发症发展,其临床预后极差。
为了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发达国家对糖尿病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视。许多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多种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体系已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主要表现在:①系统性的社会教育网的建立,政府参与对糖尿病教育的组织和调控;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强化教育、普及教育、住院教育、护理教育、社区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等。
我国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大力开展“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每年的11月14日前后,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大型咨询义诊活动、热线电话、学术讲座等活动,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大众重视糖尿病的威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对疾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背景资料:
历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
1991年:糖尿病走向社会公众
1992年:糖尿病:一个所有国家所有年龄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1993年:与糖尿病一起成长
1994年:糖尿病与老龄化
1995年:糖尿病——无知的代价
1996年:胰岛素与人生
1997年:全球对糖尿病的认知:生活改善的一个关键因素
1998年:糖尿病与人权——糖尿病人的权利
1999年:糖尿病的耗费
2000年:健康在你手中——新千年糖尿病与生活方式
2001年:减轻糖尿病负担: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2002年:糖尿病与你的眼睛——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2003年:糖尿病损害肾脏——行动起来!
2004年:糖尿病与肥胖
2005年: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2006年:人人享有糖尿病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