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医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曾经给全世界患者带来福音,使人类的生命得以延长。但是,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大危机。
一、触目惊心的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46477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3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而美国医生每天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有50%是不必要的。法国每年大约有900万~1000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22.2%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中国也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药源性致死”,其中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死亡占到40%。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WHO在国际范围内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目前我国销售量、使用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
以福建省为例:福州一名李姓患者因急性阑尾炎住入该省某三甲医院,采用保守疗法,住院19天共花费医疗费用1.3万元,其中抗生素费用就达8344元,占总医疗费用63%。省医保中心在抽查该患者病例时发现,患者住院期间在血常规正常、体温正常、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的情况下,被连续使用抗生素药“舒普深”达9天之久。又如福建省公安厅的林姓患者,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脸部挫伤,被福州某医院收住治疗,6天共用5种抗生素药,医疗费用3160元。患者吕某某,因跟腱断裂以及糖尿病入院,住院17天,先后使用庆大霉素、依替米星、头孢克洛、头孢哌酮钠和头孢唑肟钠等6种抗菌素,共花费10628元,占总医疗费用的60%。
德国微生物学界专家警告说:“大约一半抗生素处方是不必要的,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体的耐药性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滥用抗生素带来许多问题和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
1、助长细菌的耐药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抗生素“黄金时代”,那时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1999年上升到2000万。美国1982年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用药困难。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泄、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
20世纪二十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而到了九十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如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无效。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
同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北京同仁医院对细菌进行研究比较后发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在2003年时,91%都能被复方新诺明抗生素杀灭,但是到2005年,复方新诺明抗生素对80%以上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都失去效用。事实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仅仅60年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2、毒副反应增多
常言讲是药三分毒。而有些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耳毒性、肾毒性和肝毒性等毒副作用。如有的药物可以造成造血系统异常,有的药物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牙齿发育。近年来,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毒副反应明显增多。据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主任介绍:一个8个月大的新疆小男孩在北京同仁医院被专家确诊为抗生素致聋。而小男孩4岁的哥哥,2年前因为同一种病而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庆大霉素)致聋。专家介绍,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伤害儿童的听觉神经造成永久性耳聋。不但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
长期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和紊乱,引发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率上升。一位老人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做颈椎手术,入院时各种化验及体格检查均正常,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第三天,血液检查也未见感染。可是老人在被连续6天大剂量使用某种广谱三代头孢菌抗生素后,病情急剧恶化,腹泻得不到控制,突然病危。尽管医院全力抢救,已无力回天。老人去世后,北京市西城区医学会鉴定,院方“抗生素使用欠合理”,使患者出现菌群失调及肺部感染,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老人的死亡“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4、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死亡率加大
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药源性致死”。一项调查显示,由抗生素引起的死亡占药源性死亡患者的43.1%。北京的一家知名医院曾经救治过一位年轻的患者,尽管医生竭尽全力为这位患者试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都遏制不了病情的发展,即便药效最强的万古霉素抗生素,对这个患者也没有效果。患者最终死亡后,专家们对尸体进行了医学解剖,检查结果出人意料!死者体内存在着大量耐药菌的感染,据了解死者经常服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如此日积月累导致抗生素药源性死亡。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机构的专家指出,夺去死者年轻生命的这种肠球菌,实际上就是一种超级耐药菌。
5、经费大量浪费
许多抗生素的价格较为昂贵,如果在患者根本就没有适应征的情况下让其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并给国家的卫生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在全球范围内,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约占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位居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二位)。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居所有药物的首位。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000年一年中,这座城市的居民使用抗生素药的费用达到2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约1/3的病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5%的人用抗生素后不仅没起到治病的作用,反而对肝、肾造成不良影响。
三、谁在滥用抗生素?
1、就医者:多年以来,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的习惯,一些人在患了感冒等小病时就选择到药店自行购买,稍不舒服,便随意服用抗生素。一些患者,“慎用抗生素”的意识淡薄,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医生为其大量使用抗生素,如果大夫开得少了,患者就觉得大夫没认真治病。也有的家庭药箱备足抗生素,就医者自己给自己当大夫,把抗生素当成万灵药,稍有感冒、发烧咳嗽就用抗生素,致使耐药细菌日益增多。
2、药店:一些药店流通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没有正规医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向患者出售各种抗生素类药品。在一些社区医院和小诊所,坐诊的大夫水平良莠不齐,也向患者开出各种抗生素类药品。尽管从2004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药师处方才能销售,但还有部分小药店可以不凭处方就出售抗生素。
3、医院:医院的抗生素滥用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非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问题是指医生专业理论水平低,不了解抗生素药理知识,药物选择不当,给药剂量不足或过大,给药方式不当,疗程不足或过长,更换品种频繁等现象。如有的医生不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凭经验盲目使用抗生素;有的乐于选用价格昂贵的进口抗生素;有的医生对病情不能作出准确诊断,担心漏诊、误诊,采取联合或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有的无用药指征对一般感冒、发热病人也用抗生素;有的是为了预防手术感染,1周内常使用2~3种抗生素,甚至缝合无菌伤口时也习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这些医生忽视了抗菌药物的特性和抗菌谱,忽视了感染的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盲目用药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
非技术层面问题,是指抗生素滥用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人士披露,抗生素是当前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率为10多倍以上。大多数抗生素售价高,但实际成本十分低廉,单价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药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块钱。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推销药商,通过给医生用药回扣而不断加大临床促销活动的力度。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不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而是以药品回扣的多少为原则;医院由于能从高额的药品销售中获取利益,放纵医生对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选用抗生素起点过高等滥用药现象发生。
4、养殖业:近年来,人类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在动物身上大量使用抗菌素却成为监控盲区。现在不少的生猪养殖户,为了让猪快速生长、膘肥体壮,在猪饲料添加剂中任意添加抗生素,直接导致猪细菌耐药性增高。当猪患病治疗时又必须加大用药剂量,由此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多。同样,其它养殖动物也存在抗生素残留问题。日前,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一项对中国北方市场的检测调查结果显示,在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居不合格项目第一位。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导致几千万美元中国动物产品受到进口限制。这些“有抗食品”通过餐桌变成危害人民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期食用“有抗食品”,耐药性会不断增强,可能还会使一些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或有明显变异的致病微生物直接传给人类。2005年7月,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暴发猪链球菌病疫情致人死亡,以及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暴发,为养殖业安全敲响警钟。
四、抑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1、尽快出台适用于抗生素管理的法律法规
面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1997年欧盟专门拨款建立了一个跨国的微生物感染耐药监测网,以规范耐药菌的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且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如欧盟委员会禁止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等4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
我国也先后出台有关抗生素适用法律法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类、抗真菌类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药师处方才能销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于2004年8月19日发布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2006年7月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目前,国家卫生部正在拟订《加强抗菌药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抗菌药处方使用管理办法》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等有关规定,而且,《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也已列入国务院2006年立法计划。
2、严格抗生素的管理与应用
但是仅有法律法规是不够的,我国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实就等于给医生使用抗生素划出了一条底线,但跨越底线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因此要不断提高医生抗生素使用知识水平,不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教育,特别是加强城镇和农村医生对抗生素知识更新,减少广谱抗生素药品的滥用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1)医院应将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用药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病历和处方抽查,实行质量考评,加大奖惩力度。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把好合理用药关,严格控制新品种的引进。要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定期对医院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检查,以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
(2)医务人员应增加工作责任心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更新抗生素知识,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避免盲目求新、求贵现象,严格控制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
(3)对抗生素实行分线管理。将抗生素分成三线,对一线抗菌药规定不同权限;对二、三线抗菌药规定限制性应用,三线抗菌药的应用,必须由主任医师签字同意后方可应用。
(4)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系统开展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合理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
(5)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建立健全医德医风监督、奖惩制度。
(6)加强对民众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减少人为滥用抗生素现象。
3、严格控制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应用
动物饲料是人类食物链中的第一环,要使制止滥用抗生素的行动取得实际效果,必须从源头把关。一些发达国家已做出明确规定,对于已经注册用于人或动物治疗的抗菌药物,不能再作为抗菌生长促进剂使用。瑞典早在1986年就开始禁止使用抗菌生长促进剂;美国FDA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对食品的抗生素含量做了规定,不允许生产及出售抗生素含量超标大于5ppb(十亿分之五)的乳制品。欧盟1996年允许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药品有9种,1999年减少到4种,并为以后全面禁止使用作准备。
而我国1989年首批公布饲料用抗生素有7种,1994年增加到12种。甚至一些兽药厂将抗生素滤渣加工后在全国大量销售,此举不但易引起耐药菌产生,同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2000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曾批准发布8项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出台49项绿色食品标准和73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等,其中部分标准对少数几种抗生素的残留作出规定。但这并未能有效阻止“有抗食品”在餐桌上的泛滥。近几年,进入农畜体内的抗生素种类空前繁多,上述标准显然已经无法涵盖成百上千种的食品,不少原有标准已呈现明显的滞后性。我国应尽快采取具体措施,对“有抗食品”规之以法,健全安全监控体系,实行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和产地追溯制,将动物使用抗菌素的情况纳入政府医药监控体系,开发出更多绿色、安全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彻底斩断抗生素滥用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链。
4、严格抗生素生产的管理与控制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对抗生素的生产实行宏观控制,销售也严格管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而我国对抗生素的生产未进行总量控制,使得各制药厂根据市场需求大量生产,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大大助长了抗生素的滥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加大了对抗生素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并提高准入门槛。(资料来源:部分主流媒体网站)